第(3/3)页 糖这么金贵的东西,就算是村里过得最好的他们家也就过年还有中秋节的时候能吃两块,吃的还是高粱饴和散装的那种花花绿绿的糖块。 尹娇娇把糖拿在手里面舔,尹红枫则一整个都扔进了嘴里,浓郁的一股奶香直冲他的鼻腔。 这年头谁家小孩还能捞着奶粉喝,可把尹红枫稀罕坏了。 陶晚在一边缝,尹娇娇乖乖坐在旁边看。 “娇娇,你离远点,当心针扎着你。” 刘燕提醒了一句,手里梭子一点没闲下,织着尼龙绳渔网。这是隔壁介岛村网绳厂营生,按件收费,妇女们下工后有余力都会在家做些这个,补贴家用。 虽然不能算是集体劳动,但这点小外快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刘燕手法十分娴熟,即使不看手里,也能织地飞快。 尹家父子三个就在炕前坐着小板凳掰苞米,玉米粒“刷啦啦”的声音很是悦耳动听。 陶晚一时间觉得这样的场面十分温馨,这种乡村生活似乎也挺好——只要别让她下地干那么重的活。 。 陶晚工具调度员的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她甚至白天闲着还把一些破烂的工具给修了。 上辈子她被全村人排斥,拿到的工具都是最差的。 但那个时候她已经没有家里经济支持了,想要生活就必须努力干活挣公分,于是被迫学会了如何修理工具。 尹青柏负责的时候,白天有他自己的活要干,哪有功夫管这闲事。 大家要是谁拿到坏的工具,自己修修补补凑合用一天,明天再说明天的话。 陶晚接手几天,大家到手的工具显而易见地不一样了。 “咱就说这活还是得文化人干,精细!看看这筐补得,我早就想说了,咱们村好几个筐底都快掉了,干活的时候都不敢多背,真是耽误进度。这下好了,咱能甩开膀子干啦!” 这个年代大家思想还是非常淳朴,劳动光荣,偷懒可耻。 有了趁手物件好上工,大家都高兴。 “可不是,这铁锨摇摇晃晃好几天了,终于给敲实在了。没想到小陶知青还有两把子力气。” “哎!这毛线手套都洗了又补好了呢!以前一个手套六个窟窿,这回总算是能把手指头给盖住了。这叫啥,那词怎么说的来着?” “胆大心细!” “是心灵手巧!” 这些村民夸人毫不吝啬,还是当着陶晚的面夸的,大有种夸不死你算我的嘴白长了的架势。 大家一唱一和,把陶晚都给夸不好意思了。 wap. /131/131440/3068710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