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是别人,可能还会想要“衣锦还乡”地回去炫耀一下,但是对于李长娟这个面团,有了能离地远远的机会,她是绝对不会主动再凑上去的。 “这钱你拿着,当时我谢你的。” 周文棠给了陶晚一个信封,厚厚一沓,得有一百张。 “周大哥,这太多了。我不要。”陶晚拿着这一千块钱,受之有愧。 她其实也没干什么。 “我听长娟说了,你算是救了洋洋两回命。我知道你们家里不差钱,但是我确实没什么能回报你的了,我燕城那边催我回去,在这里也不能再为你做什么,就要走了,你就当让我安安心吧。” 周文棠就擎着那信封在半空,陶晚不伸手接,他就不放下。 “来来往往人都看着呢,陶晚,你收着就行。我现在的奖金不老少,这点钱换我妻儿两条命,我真是得偷着笑了。” 周文棠确实很真诚,陶晚伸手把信封接了下来:“周大哥,我有件事一直想知道。” “你说。” “为什么你对长娟姐给你生了洋洋的消息一点信都没有?你查清楚没?” 陶晚直白地问了。 “我打了电话给我娘,我娘说没有收到信。我爹当年出事,我娘带着我天天挨批斗,她有这个胆小的毛病,当年多少大字报往我家门上贴,可能是信到了,她也不敢打开看。” 周文棠倒是对这事有了个交代。 陶晚觉得有点不对,但又没想起来哪不对。 “周大哥,回去路上小心,以后有机会,回到燕城我再去拜访你。” 周文棠听李长娟说过,陶晚是燕城人,便对她道:“现在国家人才断代,城市里也需要你们这些青年人来建设,我相信,不出几年你们都可以回家的。” 本来这些知青山上下乡,是因为城市实在是承载不了这么多青年人就业了,但现在形势又有所不同,政策也会改变的。 陶晚知道周文棠预测的没错,不用几年,在今年秋天,就会下发恢复高考的消息,随着知青们高考离开农村,其他不参加高考的知青家里有门道的就都慢慢返城了。 之后也没再有过知青下乡事。 “好的周大哥,那我们燕城见。”陶晚把周文棠买的卤味还给了他。 周文棠对陶晚点点头,便往住院部那边走。 陶晚目光随着周文棠的背影远去,眉头却没松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