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举手之劳-《密探江湖》


    第(2/3)页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通,总体的结论是:由于钦差来了襄州,所有官员都变得更加勤政爱民了,这当然是难得的大喜事。

    大伙儿乐呵了一阵,总算轮到了我们。分馒头的衙役却是有失公允了,给我前后的人都发了,唯独不给我,还疑惑地将我打量了一番,问道:“你是从哪里逃难来的?”

    “我?我是本地人啊。”我老实答道。

    “那你也来领馒头?”

    我更是迷茫了:“没说就只是给逃难来的人啊?”

    衙役用手一指:“我的意思是:你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的,又没遭什么难,不会自己挣钱买吃的?非要来这儿占便宜?你自个儿瞧瞧,他们大多是难民,还有老弱妇孺,这馒头和粥每天就这么多,你好意思和他们抢?”

    我先是一愣,待仔细看去,果然来领免费午饭的就我一个年轻男子。那衙役嗓门儿本来就大,又说得振振有词,瞬间惹得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到了我身上。我觉得脸上有些发烫,尴尬地朝众人笑笑,逃命似的跑开了。

    ……

    ***

    几天后,我终于释然了。其实,找不到合适的差事也不会饿死,大不了继承阿娘的手艺,卖一辈子豆腐。

    不过阿娘却还是有些不甘心,她是个有事藏不住的人,我的预感一直很准,看来我今天难逃一顿骂了。

    果然,从阿娘嫌弃我起床太晚,到嫌弃我磨豆子慢,再到嫌弃我煮豆汁的火候太大、太小,再到嫌我压模子时间太长……没一样让她满意的。

    我硬着头皮任她发泄了一早上,好像也没多大作用,直到帮她挑着两大摞做好的豆腐进城去,一路上才得她说了几句“小心一点儿”。我姑且认为她还是关心我的,怕我摔着了,额……或者只是怕我摔坏她的豆腐。

    “哟,宋大娘早啊,好福气啊,儿子又给你帮忙来了?”还未到摊位,右边卖针头线脑的陈大娘便招呼道。

    “什么福气啊?能享他的福就不用受这份罪了。”阿娘依然没有一句好听的,放下桶里的豆花,擦了把汗:“放这儿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别急,呵呵。”左边卖糕点的秦三叔还是不紧不慢地劝道,将一包包散发着油香的糕点摆在桌上。

    我卸下担子,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抬头看去,太阳也正好露出了红红的笑脸,街道上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都趁着凉快购着生活所需。

    阿娘解下身后树干上捆在一起的一张小桌子和四个小凳,擦了擦上面的灰尘,摆在了装豆腐的箱子旁边,原本一丈多宽的摊位便拥挤起来。

    “来一包红豆糕。”一个好听的声音传来。

    我忍不住寻声看去,果然人如其声,是个玉树临风、貌若潘安的美男子,一身银白色的宽松长袍更显潇洒。

    “多谢。客官慢走。”秦三叔接过男子的铜钱丢进身后的铁盒子里,清脆的响声引得我心里痒痒的,似乎更是一种变相的叫嚣:他已经开张了。

    “郎君早啊,新鲜的豆花要不要尝尝?”阿娘当然不甘示弱,见男子从我们摊前经过,赶紧招呼。

    “没错,我们赶早起来现磨的,豆腐两文钱一块,豆花也是两文钱一碗。”我说着,掀开盖着豆腐的纱布,又指了指木桶里的豆花。

    男子看了看我,想必是觉得我跟他一样英俊,不好薄了我的面子,微微笑道:“来一碗豆花在这儿吃吧,这豆腐看着鲜嫩,只是不方便携带。”

    “方便方便。”我见阿娘已从布袋子里拿出了碗打起豆花来,赶紧也抽出一片干净的荷叶在桌上摊平,切下一块豆腐放上,然后麻利的包好,系上了细绳:“郎君请看,如此拎着回家即可,只要不用力甩,断然是不会坏的。”

    “好,那就要着吧。”男子倒也爽快,掏出四个铜板递给阿娘,坐下吃起豆花来。

    阿娘颠了颠手里的开元通宝,脸色终于平和了许多。做生意的人难免都想图个好彩头,所以第一笔生意成了,这一天也就代表货销得顺。

    怕是一时得意过头,阿娘手里的铜板拋得高了些,一枚没能接住,落在了地上。她立即弯腰去捡,却突然变了脸,“啊”的一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