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三)-《清明祝》


    第(2/3)页

    一日后,知府同万王爷商议下来,判了个‘煽动生民,意蓄不轨,按国朝法度当斩,今酌情宽恕,只令徒三十年’,才使军官给卫怀披枷戴锁,关入号房之内。

    知府虽严禁传出动静,可这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震动了整个南京城。杨怀绳极为恼怒,遂与夏元龙筹谋,在大街上的那个旧戏台处,设下桌椅,大张旗鼓地召集百姓,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以致愈来愈多,人潮涌动,后面的人甚至踮起脚来翘首望盼。

    那夏元龙站在台子中间,清咳一声,在晴蓝而凉爽的天空下,面对着数以千计的百姓,他喊道:“众百姓!卫先生因抨击弊政,陷于囹吾之中,你们可都知道?”

    “都知道了!……”台下虽然混着一些杂声,可这句话还是异口同声地喊出来了。

    “好,”夏元龙又抬高了声调,“我就不明白了,卫先生作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难道不应该对法度有所见解吗?可却因此事入了狱!试问偌大一个南京,莫非容不下出声反抗的人?!”

    “是啊!是啊!”底下的百姓躁动开来。

    “那看来这官府中有抱残守缺的人,有一位阻碍我们讨还权利之人,这就是我们的知府大人!南京知府!”

    台下喧哗雷动,也不怕惊扰到官府的人。杨怀绳倒是一惊,想不到他竟如此毫无畏惧。

    “这位知府大人,你们看看,给你们做了哪些好事?其自上任以来,兼并不抑、民生不改,除了堵众家之言,你们细想,可有一二可称之政!他们视我们为奴才,将我们贬至一文不值,那何不让他们看看,你们都是有骨气的,是那种不可轻易惹怒的傲骨!”

    说罢,台下的百姓齐声叫道“好”,在一片的欢呼声中,纷纷拥簇着夏元龙从戏台上走下来;他的眼神里满是一往无前的神气,站在众百姓的正前方,如同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带领他们朝知府衙门行去。

    杨怀绳却忽然从中脱身,有人疑他欲作‘逃兵’,急拦住路问道:“杨先生难不成想跑么?”杨怀绳坚定地摇摇头:“我是要去买棺材。”于是,他也不作解释,便在人头攒动中隐隐离去。

    这队伍真可称上气派。他们聚集起来犹如一条游走的巨蟒,从戏台那里穿过大路,沿着小巷,各家各户都听见了窗外气势磅礴的抗议声,几乎传遍了半个南京,才在知府衙门前停了下来。

    “把卫祭酒还回来!”一些百姓叫道。

    衙役见他们每双眼睛都怒气腾腾的,数千的目光投向这里,无论何人都会因此而战栗不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