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雪暂歇-《陛下替我跪佛堂》
第(2/3)页
沈时晴没有立刻说话,她放下手中的毛笔,向后靠在了龙椅上。
常盛宁说的没错,郭昱就是趁机让她停下对百官的清查。
明明在数千里之外有百姓挨饿受冻。
此时这偌大的武英殿里,她听见的竟然是拨弄算盘珠子的声音
可真是——
「皑皑白雪深处,百姓无所求生。高高庙堂之上,群臣自有盘算。原来,在朕的大理寺卿眼里,想要百姓不要被冻死、饿死,最好的法子就是让贪污敛财之辈、草菅人命之徒继续坐大雍府衙、享大雍俸禄、牧大雍百姓。」
她的声音很轻,语气也很平和。
郭昱的头重重地磕在地上。
「陛下,臣绝无此意。」
沈时晴站起身,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堂堂大理寺卿,不想着如何替朕整肃朝野,惩治无能贪腐之辈,倒是把心思全用在劝朕和光同尘了。」
这时,吏部尚书李从渊缓声说道:
「陛下,郭大卿所说也是实情,今冬朝中变动甚巨,地方也是官吏变换如走马,到任官员想要处置政事,也确实要与当地磨合,常尚书所说固然有道理,可父母官就是父母官,不是咱们在朝堂上说一句他们应该如何,他们就能将事做好的。」
看一眼郭昱,李从渊对着陛下行了一礼。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让户部调派棉衣棉被与粮食送往广宁卫,至于其他,不如容后再议。」
沈时晴目光沉沉,从几个大臣的身上缓缓看过去,片刻后,她说道:
「赈灾的旨意召你们来之前朕就已经下了。李尚书,你是不是也以为是朕操之过急,才让广宁卫的天灾成了人祸?」
李从渊躬身道:「陛下,前永平知府周丰源三年间就从太仆寺巧立名目借出了上万两白银,至今只能追回五千两,臣以为就算他此时仍在永平任上,恐怕也做不好驰援救济广宁卫之事。至于前永平府同知梁曲,也不是什么能赈济百姓的良臣。只是魏选在到任永平府之前乃是朔州同知,又做过山阴县令,当年陛下北伐之时他筹措军粮、促耕促种,也算是一位能臣,且之前并无过错。」
听见李从渊也给魏选求情,郭昱低着头,无声地出了口气。
沈时晴没有说话。
突然,殿门外传来了一阵响动,有女官的声音传来:
「启禀陛下,辽东急奏。」
「拿进来。」
一直侍立在侧的高婉心快步走过去将折子接了过来。
翻开折子看了几眼,沈时晴笑了。
「李尚书,你说得对,这魏选
确实是一名能臣。」
说完,她拿着折子缓步走到了众臣面前。
「周丰源经营永平府七年,各处府库都是他的亲信,魏选在收到广宁卫的求援信之后带着家丁强行开库,却发现里面多是朽烂的棉花和陈年旧粮,他从永平各处富户手中筹措了一万石粟麦、五千棉衣、三千棉被,已经在九日前送到了广宁卫。」
李从渊双手接过奏折,看了两眼,心中大叹。
这折子还是辽东都指挥使司应若送来的,他在折子里盛赞永平知府魏选处事果断,不过他提起此事,是因为道路不畅,魏选向辽东借兵护卫赈灾的棉粮。
应若写了这么多前因后果是为了调兵一事跟朝中打声招呼。
这时,站在李从渊身侧的沈时晴笑着说:
「可见,真正让天灾变了人祸的,是人心之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