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紧锣密鼓-《洪武生存指南》


    第(2/3)页

    朱塬道:“重骑兵。”

    两人听朱塬这么说,还是没有反应过来。

    朱塬道:“记载多种多样,或者三成,或者四成,甚至还有说六成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蒙古远征军重骑兵的比例之高,远超历代,正是依靠所向披靡的重骑兵,蒙古人几乎打下了小半个地球。”

    吴良和胡惟庸都已经知道了地球的概念,听朱塬这么说,胡惟庸还是不太明白,吴良却若有所思。

    朱塬见他们大概还没有抓住要点,直接道:“问题就在于,蒙古人和诸多北方蛮夷一样,别说骑兵重甲,甚至连铁锅都不会造,他们是哪来的数以十万计的骑兵重铠?”

    这一次,不等两人再说什么,朱塬表情唏嘘地拨弄着面前的地球仪,轻声道:“都是咱们汉人造的啊。”

    二人一时默然。

    朱塬道:“这些日子,你二人应该看过了我的那些学问,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如果流传到海外,会发生什么?”

    还是不等二人回答,朱塬已经顾自道:“所以,今天再给你们一个新概念,叫做‘技术封锁’。海外的蛮夷,就该让他们永远处在蛮夷状态,这样的蛮夷,才是好蛮夷。将来你们南下任职,记得,也要坚定执行这一项。”

    胡惟庸认可地点头。

    吴良还有些迟疑,却也一时间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语。

    这边正说着话,有人来报,还有之前去往金陵的闻造一起走了进来。

    与三位大人见礼过,闻造就说起正事。

    除了老朱的书信,闻造这次还带了一批轴承和一批工匠过来。

    自从小小的轴承出现,不只是明州这边,金陵的老朱也越发认识到这东西在诸多地方的应用,因此,不断催促让将作司制作更多。

    闻造这次一次就带了2500只轴承过来。

    和后来的工业时代相比,2500只,实在不多,但这个年代,无论是滚珠还是外套,全部都是手工或半手工打造,一次能有2500只,已经相当可观。

    再就是工匠。

    全部都是铸钱工匠。

    朱塬之前已经让闻造将100万两白银押送回了金陵,这次的来信,老朱很是欣慰地夸奖了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一番,也答应,这笔钱将会全部用作犒军酬功。

    再就是,另外一件事。

    夏汛海捕即将结束,朱塬打算给营海司上上下下一笔奖励,毕竟只是短短不到半年时间,营海司不仅完美地完成了海运任务,还开启了海捕时代。

    朱塬认为奖励是必须的。

    不过,营海司虽然拥有足够多的白银,但,比如下层的民夫,直接给白银,不太好消费,朱塬就希望金陵那边能给自己拨付一批铜钱过来。

    闻造到来,说过一番,朱塬才知道。

    还是因为轴承的事情,老朱前些日子认为铸钱太耗铜,三月份刚刚下令铸造洪武通宝,这一次,为了避免‘浪费’,分出更多铜料制作轴承,干脆又下令,停止铸钱。

    朱塬:“……”

    没办法。

    关于货币的事情,还没有仔细和老朱讲过。

    不过,听闻朱塬这边要钱,老朱也不含湖,要钱,没有,人倒是很多,还是刚失业的。于是,本来是金陵宝泉局的工匠,直接打发了500人过来,意思是,要钱,自己造吧。

    朱塬:“……”

    忍住,忍住,毕竟自家祖宗出身低了一点,不知道货币的重要性,这种事,哪能说随便造?

    真不能随便啊!

    问题是……

    算了,咱就先客串一下大明中央银行行长。

    真的。

    朱塬发现,老朱下令停止铸钱,又把人派来这里,这就意味着,当下整个大明,有权力铸钱的,就只有营海司。

    闻造在朱塬办公室里说完这件事,吴良和胡惟庸的表情就再次有些古怪。

    主要还是,羡慕。

    两人都非常清楚,虽然被任命为营海副使,只比朱塬的营海使低了一级,但,他们拥有的权限,实在是比这位营海司小大人要差了太多太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