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鹿正康发现上课也能当作系统的每日任务,不过行动力增加得不多就是了。 在游戏设定里,这样的正经课程是用来增长属性的。作为一款有遗传加成设定的游戏,最初几代人的属性加成很低,往往需要大量悟性点才能学习一门科目,到了初中时就可能入不敷出,那时候确实是需要大量课程安排来补足一定阙口的。 到了十五代后,由于大量的遗传加成,属性不成问题后,就应该多开发悟性点,广博地培养爱好特长,课程学习就不必再安排。 确实很真实不是吗? 教育质量和天赋差别用遗传加成的方式表现出来,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把孩子送上名牌高校。 而教育水平的差距是一直都存在,永远不会消失的。 鹿正康平日搜集信息也大概领会当今中国的教育理念和现状。 要培养全面、正直、团结、有爱、坚强、健康,有道德、有理想、有目标、有恒心,知识水平优秀,人格纯洁高尚的新一代。 推行全面义务教育,鼓励全年龄教育,促动终身教育,减少教育区域水平差异,提高公平性。 这些远大理念被提出来快半个世纪了,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收效,不管是什么样家庭出身的孩子都会进入相同的学校,接受相同的教育,学费全免,食宿全包,只要会学,社会养你。 真的很美好。 不过以鹿正康的眼光看,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乃至家庭教育水平依旧是两极分化。 高等的人才出现是一个小概率突发事件,在平庸的俗流中,稍微出彩的那些不能被称为人才,真正的天才是那种脱离大众认知的个体,他们的才情足够抹去一切的背景天赋不足。 但教育不是专给这一小部分天才设立的。 对普罗大众来说,教育毕竟是晋身之阶,除了学校的课程,课外还得补充大量知识,不这样就不能获得优势——与世纪初的中国教育一脉相承的紧迫感。 现在人们最重视的就是教育,没别的原因,就是高科人才待遇好,于是一种在教育上的紧迫感就弥漫在整个中国。 从大众的焦虑能很好地看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上世纪末的时候流行人脉学、厚黑学,当时是个体户繁盛的时候,因此打好人际关系就是赚钱的关键。在到二十一世纪初左右,互联网新型产业的发展又让大众把目光转向了科技和网络,彼时流行的就是一些互联网技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