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要提亲-《贮金闺》


    第(2/3)页

    “可惜我家嫡长子实在没出息,幼子年纪又小,身份并不匹配,否则得你家宝贝侄女儿为宗妇,必能够使我谯国桓氏振兴一甲子。”

    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自然是有出口试探之意,但是谢三叔谢安似乎并不接招,只是无所谓的开口。

    “我虽疼爱我的侄女儿,只是说实话,她的婚事上我恐怕连置喙的机会都不能有。”

    说到这里,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自然是不相信的,就连他这个外人都看出来陈郡谢氏这样的大家族顶立门户的不一定是风华正茂的大将军谢奕石,而是这个赋闲在家隐居东山的谢三叔谢安,可是谢安为何如此推崇谢令姜,却又直言不讳自己在谢令姜的婚事上连置喙的机会都没有呢?

    “谢三爷,你这话说的有些假了吧?纵然谢大娘子蕙心兰质,非同常人,可也不过是个女郎,难不成还能终身不嫁呢?你好歹是她三叔啊,我瞧她对你也很尊敬。”

    谢安自然察觉到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口口声声里都在试探,只是就凭借桓世子桓熙那个贪财好色懦弱无能的废物东西,居然敢觊觎他们陈郡谢氏大娘子谢令姜,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谢三爷享受的喝了自己杯中的美酒,而后感觉到很是无趣的开口。

    “我说话不曾有假,只是驸马都尉听多了谄媚之语罢了。我阿娘是什么样的人物,你是清楚的吧?还有我伯父和我父亲?”

    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此时自然算是极为认可的点了点头。“令慈孙氏大家实在是持家有道,先帝赞誉不已,而太常卿大人,丹杨尹大人实在都是朝中重臣,国之栋梁,江左名士,当世大儒。”

    “你知道我的家底,却不知我阿娘口口声声说要我把我这侄女儿顾好了,任由她多读些书,当儿郎教养,将来随她心意嫁人,世家子弟也可,贩夫走卒也可,只要小娘子心里头中意,就连娘老子也做不了主。”

    谢安吃了一口桂花酿酒圆子,享受的眯了眯眼睛。

    “我那伯父素来重男轻女,因此不知批评了我那堂兄多少次,就连中宫娘娘这个外孙女也得不了青眼,可是也拿我家长安没办法,吹胡子瞪眼,和我阿耶吵架,我等只能罚跪,可是长安进去笑着哄了机具就能好,说实话,这哪里是小娘子,分明是小祖宗不成!”

    一席话说的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心里头又是惊又是奇,心里头提亲的心思忍不住压抑了又压抑,而后渐渐熄灭了。

    却不知道为何这千里之外的妻子南康长公主,瞒着驸马都尉桓温又做了怎样荒谬的事情。

    南康长公主的确是在家里闲得受不了,好不容易劝着驸马都尉桓温把自家嫡长子桓熙放了出去放风,还把次子桓济也派了出去陪着。

    可哪能想到又闹出了这样的丑事,居然和朝中新贵阮少将军争女姬还输了,反被人刺杀,又被阮少将军救了下来,提到了水里头,狼狈不堪,而后遭人耻笑,更是被朝臣一纸诉状送到了天家面前,实在是奇耻大辱,叫人心里头愤恨不已。

    “大郎,母亲不是说要为你谋划的吗?你怎么一点信任都没有,非要出去乱来呢?”

    桓熙自从清醒之后,一口水都不愿意喝,此时更是愤恨不已的直愣愣的盯着南康长公主,似乎还在记恨自己的父亲驸马都尉桓温这么久都不来看自己。

    南康长公主连忙想办法为夫君驸马都尉桓温找借口,“你阿耶也是关心你的,只不过一入宫就被陛下派到了会稽去了,你心里的事情阿娘自然记得的,阿娘知道你心里在想些什么,阿娘会为你做到的。”

    桓熙这时候才用嘶哑的嗓子开口道:“我要谢令姜,死的活的都要。”

    南康长公主自然粉点了点头,此时也就忘记了驸马都尉桓温一再的嘱托,她堂堂晋国长公主,难不成不能够为自家嫡长子求亲陈郡谢氏嫡长女?她难不成这点小事都要求驸马都尉吗?

    南康长公主心里头想定了主意,又对身边的嬷嬷道:“事到如今,只有为大郎选一门好的亲事,才能叫他安心下来,以后建功立业,也可以堵住悠悠众口,让大郎的名声好些。”

    这嬷嬷是宫里头出来的,自然是敏锐察觉到长公主殿下的心思有些偏颇了,可是又不好直接开口,长公主殿下的脾气格外暴躁,除了面对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温柔些,其余人只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只好委婉开口道:“殿下可曾问过庐陵公主殿下,许是庐陵公主殿下能够和您一起商量。”

    南康长公主摆了摆手,“此事自然要知会庐陵的,不过本宫已有决断,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究竟请谁做媒比较好呢?”

    瞬间脑海中浮现了好几位宗妇,其中就丞相王导的夫人曹淑,还有庾亮的夫人丘氏,或者说王右军的夫人郗璿?

    王右军家中也有几个郎君没有订亲,或许也看上了陈郡谢氏嫡长女也说不一定呢?南康长公主心里琢磨了之后,想着曹淑只有一个嫡出儿子,已经成亲了的王长豫,素来厌恶庶子,应当是最好的人选。

    当南康长公主机立断的决定前去拜丞相夫人曹淑的时候,丞相王导也忧心忡忡的从王右军的府上归去,如今某种程度上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有着相同的默契,就是在此时颍川庾氏和谯国桓氏隐隐相争的时候避其锋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