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朝堂争辩-《沧海纪》
第(2/3)页
此话是为了引经据典,抛砖引玉,搬出圣人说的话来为自己接下来要说的做一个铺垫,使之更为让人信服,无从反驳,若有人想要反驳,就必须从根本上反驳圣人这句话,果不其然,他这么一说,其他人要么轻轻点头,要么就皱眉深思起了他话里的深意。
引用圣人之言,或者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铺垫,这种手段是非常常见的,众人也不觉得奇怪,相反,若是太子连这种基本的手段都不会用,那才是奇怪,只是这也说明了对方是有备而来,不管是反对他的人,还是支持他的人,自然都会更加专心地聆听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其实原本必定会反对他的人,也就只有江州党和幽州党两个派系,朝堂之上的其他人要么是保持中立,要么就是完全倒向他的,唯有这两派的人,才是无论他做什么都要想尽办法要来挑刺的。
可幽州党大部分都是武夫出身,本来就没读过几年书,朝堂之上又不可能让他们带上府上的幕僚,故而他这么一说,这帮武夫就只能抓耳挠腮,根本想不到地方反击,而江州党都是世家出身,多在礼部任职,本就是最为推崇圣人学说,遵循古制,他搬出圣人言作为开始,这帮人也无法立即反驳。
眼看大家都把注意力给提了上来,顾苍这才继续道:“奈何这字虽同,但是结构过于繁复,不利于学习,这也是为何至今很多百姓甚至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实在是因为学习字体太过艰难,所以儿臣提议,将字体简化,把简体字普及下去,代替现在所用的繁体,不失*精髓,却利于学习,利在千秋。”
他这边话音刚落,马上便有一个江州党的官员站了出来,直接出言道:“太子所言,臣认为甚为不妥,上古圣人造字,乃是为我们人族传授天地至理,贸然改动,岂不是违背了圣人教诲?况且化繁为简,便失去了文字本身的意思,下官也看过太子最新创办的民报,恕下官直言,上面的很多字实在难以入目,简化之后,毫无美感,完全是违背了圣人造字的本意。”
顾苍转过身,看向了出言的那人,对方的生平履历,一一在自己的脑海之中闪过,虽然知道了他是江州党中人,但革新之事,本来就是要协调各方,直到大家都满意才行,当下也不动怒,只是微微一笑,开口与其辩驳了起来。
“阁下所言,也有几分小道理,可凡事本就是有利有弊的,若是以这种理由去阻挡教化,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我看不如这样,用简体字教学,并且册印书籍,但仍然保留繁体的课程,并且可以列入科举一目,毕竟我的本意是要让更多的百姓识字,并且能够阅读,为国家贡献更多的人才,而不是要完全地取消繁体,阁下所言,我亦是深以为然,字画等物,的确要繁体才能体现其美,不可轻易取缔。”
“呃。”
这个冒头的人一听,顿时也愣住了,这么一说,似乎确实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改变一下字体而已,而且也是打着为国家好,为百姓好的名头,对方又是如此尊贵的身份,自己似乎怎么都反驳不了。
朝会本就是一方启奏,各方有反对的就出来辩论,最后再由皇上一锤定音,现在既然没人出来反对,龙椅上的顾懿当即开口道:“苍儿所言,朕认为极有道理,化繁为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百姓更容易学会文字,也就更容易诞生出为国家服务的人才,这也省却了每次什么政令都需要专人去各乡镇念述,朕准了,苏爱卿,就由你来草拟一份谕令,从即日起,从京城开始,各州各郡,依次下达,各地的学堂,必须开始用简体字教学,但保留繁体的学习,并且将之列入科举名目之中。”
草拟政令,本来就是中书省的事情,当下便有一个中年人从中站了出来,拱手垂首道:“谨遵陛下旨意!”
顾苍亦是赶紧拱手道:“父皇英明。”
这一幕,看得底下的臣子们无不是一阵苦笑,好嘛,感情这两父子其实还是早就商量好了,现在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可笑刚才还有人出来反对,连这点都看不明白,真是枉费在官场里厮混了这么多年。
这件事过去之后,自然有专人去处理后续的工作,紧接着,从兵部有一人站了出来,拱手道。
“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