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董方力两口子在客运公司上了一天班,一块下班回家。 “他爹、咱们现在是不是不算在官衙里上班了?好好的日子才过了没几天,现在又换了东家。”客运公司招了股变了性质,像董刘氏这样的上班族,心里顿觉得不是很舒服。 “管他是给官衙里干活,还是给东家干活,不少咱的工钱就行。昨日我问过陈官人了,官府对客运公司并不是彻底不管了,会安排人专门盯着。同时像咱们这些签过契的,是不容许接管的东家解聘的,咱有啥怕的?” “给公家干活和给私人干活还是不一样的,你没发现今日的伙食没之前好了吗?今日咱们厨房的人得了吩咐,将油水减了量。以前官人们管的时候,可是一直想办法让伙食好点哪。”厨房是待遇好坏最为敏感的地方,商人们接手后,自然是想着多省点钱,降低伙食质量是最容易想到的节省开支的办法。董刘氏在商人们接手第一天的交往上,就能明显感觉到情况的变化。 “那帮老财东,总想着抠搜省钱。官人们也是的,一直管着我们不行吗?咱们干的活又不是亏钱买卖,非要将这么好的营生转给财东。”董方力很是无奈的抱怨了几句,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自己一家还得指望着这份工资过生活哪,除了抱怨可不敢辞职不干。 怎么改变底层劳工的待遇?这是个相当复杂和系统性的问题。在后世,也没将其解决好,何况是这个时代。朱由检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对宫产管理和待遇进行规范化而已。可这玩意也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宫产系统的待遇是相对较好,保障也到位一些。但狼多肉少,进宫产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能进宫产系统,裙带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习空见惯。 开放官办产业的口子,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一部分劳工的待遇,可时间稍微一长,臃肿和复杂的系统势必会滋生出大量的腐败和灰色空间,将整个国家给拖垮。也不是个常久和治本之策。 也许充分竞争和持续繁荣,才能解决问题吧!有句话叫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硬道理。 大明要继续且加快步伐发展,这是唯一能让百姓生活的更好的途径。崇祯二十七年四月,紫禁城中就在进行着一场关于发展的讨论。 讨论的内容是徐州到南京这段的铁路是否有必要修,或者说是否有必要现在就启动。 对于铁路的价值,朝中官员是有深刻的认识的。问题是、徐州到南京这段,有比铁路更好的方式可替代,那么是否有必要修,就很值得讨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