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板有没有新上海滩,国荣华仔演的。” “有的,小西给咱哥找碟。” “老板我要周星星的食神。” “好嘞,小西给咱姐找碟。” “老板俺买本歌碟,得有懂你和心太软。” “有有有,都有。” “老板便宜点,13中不中,俺几个要的多。” “13不中,最低14不能再低了。” 小摊被人围满,有穿西装的大哥,有穿牛仔裤的小妹,还有几个扛包的民工大哥。 90年代的人没有房贷压力,工资虽然不高消费欲望却很疯狂。 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影碟机都是新人结婚的标配家电。 再加上互联网没有普及,影视、流行音乐就是最主流的娱乐渠道。 李林的影碟看包装高大上,本身又是个穿越人士,电影剧情、演员轶事都能说个大概。 人帅嘴甜幽默,用表格和清单分类管理碟片节省找货的时间,生意也就做开了。 世人都有凑热闹的嗜好,吃饭会选择人多的饭馆,买东西也会去人多的摊位。 小摊被围的水泄不通,哥俩忙的不可开交,李林负责接客收钱,李西统负责找货打包。 “小林哥你看看,咱二叔要的是不是这张蝶,我就认识个中字儿。” “是,碟中谍仨字你就认识个中,你真中!” 李西把碟装进塑料袋说:“二叔,这是好菜坞大片儿,打的可性,您拿好。” “是好莱坞,哈哈。”眼镜大叔把14块钱给李西统,拿着影碟笑眯眯的走了。 李西统把钱交给李林,继续蹲地摊上找碟。 李林有些头疼,让一个小学上了10年的憨货认识碟、谍、莱……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决定卖完货回老家待几天,找俩认字多的死党入伙,先建好团队再去深城进货。 李林这边忙的要死,其余影碟贩子却闲得蛋疼,冷冷清清的被无情碾压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