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亩旱地里面,还有半分劈做了菜园子。 这个时代,没有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也没有有效的除虫的农药。 一切望天收,亩产量很低,而且还有苛捐杂税。 若是赶上征兵,家里出不起壮丁去服兵役,还得捐银子做抵。 四亩田地,五张嘴,扣了税,能管个半饱不饿死就不错了。 多置办些田地,很有必要。 杨若晴问杨华忠:“爹,咱这田地买卖,都是跟谁那买?价格又咋样?你晓得不?” 杨华忠道:“后面余家村的余大福,他家三代人都是这田地房屋买卖的中间人。” “十里八村谁家要卖田地房屋啥的,都跟他那登记,咱可以跟他那问问。” 杨若晴点点头,“成,那回头我去一趟余家村。” 接下来,她又瞅了眼置身的这屋子。 “我娘的打算也是在理,咱这屋子从前是牛棚和杂屋,咱住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杨若晴道。 两个弟弟一年比一年大,总跟爹娘挤一间屋子,不方便。 “可是晴儿,咱置办了田地,也就剩不下多少银子来盖新房子了。”孙氏道。 “咱五口人,算上厢房,堂屋和灶房,得五六间呢!”孙氏在那掰着手指头细算。 杨华忠也顺着孙氏的思路算了下。 “咱现在住的这后院,压根就盖不了那么多屋子。” 汉子说道:“若是盖新屋,咱就得去村里其他地方买块地皮。且不说盖屋子,光是买地皮,怕是就得花个二三两银子!” “天哪,盖新屋子也忒贵了,咱这十两银子全搭进去,怕是都还不够呢!”孙氏咂舌。 “可不就是嘛!”杨华忠道:“我这才想要先置办点田地,先把咱家的粮仓装满再图别的。” 孙氏点点头,看那神情,显然还是有点小失望。 这边,杨若晴边听边思考。 她虽还不太清楚田地的具体买卖价钱,但在这农耕时代,田地就是根本。 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 “娘,莫气馁,田地会有的,新屋子也一定会有的。” 杨若晴笑着安抚孙氏:“我会更加努力的赚钱,猪圈的三只小猪崽子每日也在成长。咱不急,一步一步来,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孙氏笑了,满脸欣慰的道:“娘不急,娘只是心疼你,这么辛苦!” 杨若晴摇头,看了眼面前这一张张亲切的脸,“只要咱一家人齐心协力,再辛苦,也是乐呵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