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心路-《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第(1/3)页
直到了凌晨,这顿饭才算吃完。
告诉那些百姓,明天继续跟着军队吃饭,记住负责他们的部队番号,这就是他们的饭碗了。
刘襄没发粮食,城中动荡,有粮在手的百姓,未必安全。
再等几日,人心安定需要时间。而且,这次让百姓与军队深入接触,也是刘襄的一次思考,一次试验。
大汉的军队和百姓,其实是割裂的,虽然兵卒都是来自于百姓,可他们在心理上处于两个世界,他们的价值观不一样,越是老兵,这个问题就越严重。
除了本乡本土的宗亲顾旧,他们对其他地方的百姓,并没有什么同理心,甚至纪律败坏的军队还会劫掠百姓,他们管这个叫做搜牢,并以此为乐。
刘襄绝不允许麾下的部队变成那种样子,他是见过那支人民子弟兵的,那才是军队该有的面貌。
还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他们对百姓没有什么归属感,他们认为自己是朝廷的兵,是带队将领的兵,甚至是剥削他们的世家豪强的兵,但没人认为他们应该是百姓的兵。
刘襄想要改变这种思想,可军队是他的根基,那些老兵是他麾下军队的支柱。想改变他们,便如剔骨剜肉,必须小心翼翼。而且,意识形态绝不是小事,必须小心,再小心。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刘襄的部队会越来越多,他对军队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大,说句穷兵黩武,一点也不为过。他现在靠着抄掠世家豪强养兵,可世家豪强就那么多,不够他抢的。
他扩张地盘的速度,是跟不上军队的需求的,总有一天,压力是会转向内部的,百姓承担了这些压力,就必定会产生矛盾。所以,刘襄想预先搞好军民关系,多少能缓解一下,不会变成军民对立,互相怨恨。
说到底还是钱粮。
刘襄是打算用制造业拉动商业,用商业利润养兵的,这需要时间。
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工匠与熟练工人,这真的很耗费时间。
商业方面,用军属组建的商队,主要是面对内部需求的,甄逸以及之后投效他的大商,刘襄需要他们转型,需要他们向外行商,从外部吸血,供养刘襄的势力。这些也需要时间。
这段时间,需要世家豪强的资财,帮他屯民养兵,积累技术、人才,发展制造工坊,拓展商路。
他现在非常不喜欢世家豪强之人投降,人家投降了,你就不能名正言顺的抄家了。要不然,以后每一场都是硬仗,他有多少军队都得拼光。
刘襄已经明白,作为一个势力的首领,他可以心狠手辣,可以诡计多端,甚至可以杀人如麻,但他要遵守基本的规矩,哪怕是他自己创造的规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