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个皇位-《点歪你的科技树》
第(2/3)页
在叶谨瑜听来,这是在问自己的名字;倒是旁观的李渊恍然,自己光顾着兴奋,居然忘了打听一下神人的背景和来历了,幸好国师的徒弟稳得住。
“我没有尊号,我叫叶谨瑜,师从何人?这个,你问的是哪门功课?”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自己都不知道换了多少老师了。
叶谨瑜的回答依旧很实在,但在座的其他人听来,这个信息量就有点大,现在流行的都是一个师父带几个徒弟,换一个师父就是改换一次门庭,相当于背叛了原来的师父;很少有几个师父教一个徒弟的,还不同的功课由不同的师父教导;这太奢侈了,哪怕是皇帝家,也没有这么干的。你这么屌,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一时间,年轻道士都不知道怎么接话。
那边的李元吉站出来拱手说道:“在城墙上说,神人说秦王会杀太子与寡人,逼迫父皇退位禅让?还请神人救父皇于水火,也救太子与寡人一命!太子与寡人必不吝财货。”说着,李元吉还用眼神横了一下秦王;
这位齐王其实并不相信秦王能在太子和他自己手上翻天,这会口中说什么让神人救命,更多的是为在李渊面前给李世民上眼药水罢了。李渊对于皇位继承人一直没有很好的把握,一边强调太子的地位,一边又不断加强秦王的权势,搞得两边水火不容;本来太子与秦王的斗争一直有来有往,但是今天叶谨瑜几句话,就让秦王在李渊这里彻底失了分。而坚定站在大哥这边的李元吉,抓住一切机会落井下石让秦王难看。
见李元吉又把这事扯出来说,小胡子李世民的脸色很是难看,又站出来拱手谢罪:“儿臣万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实际上李渊对两个继承人也是难以取舍,别人都在为培养一个优良的继承人而烦恼,自己却因为两个继承人都优秀而烦恼。要是真像神人说的那样,闹到最后二儿子把大儿子和三儿子都杀了,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就悲剧了;因此他也希望被自己寄予厚望的神人给出一个解决办法。
“呃!”被自己预言说要死的人站在自己面前讨要一个不死的法子,叶谨瑜感觉没有什么是比这更尴尬的事了。但人都问了,不给个说法也说过不去。他总结了一下高中的知识后,突然眼睛一亮,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想法,组织了一下语言后,说道:
“太子和秦王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站在太子的角度来说,如果登上皇位,皇帝绝对容不下一个权势滔天的秦王;而在秦王的角度,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秦王不争这个皇位,天策府帐下文臣武将众多,他们都是秦王的坚实拥趸,如果太子继位,他们都会被边缘化,天策府众将一定不会甘心就此没落,一定会迫使秦王走上争储的路。这就是矛盾的中心,皇位只有一个!”
点出了问题关键所在后,叶谨瑜又开始根据这个问题分析事情的发展走向:
“两强相争,必然有一死,不是太子胜秦王死,就是秦王胜太子亡;本来按照历史进程是秦王胜出,他在玄武门设伏,杀死了太子和齐王;不过秦王也没讨到好,毕竟忠于太子和齐王的势力不算弱,虽然秦王迫使皇帝退位,自己登上了皇位。”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李渊,只见李渊的脸色一黑,瞪了一眼小胡子李世民,而李世民本拱着手低着头,此时头更低了;叶谨瑜连忙转开视线,继续说道:
“但是那些忠于太子的边将不会忠于新皇,要想他们臣服,还需要时间;如果大唐没有外敌还好,可以花时间慢慢的收服这些忠于太子的武将;可惜的是,在唐朝北方还有个强盛的突厥,这些草原民族得知大唐内乱,立刻挥师南下,一路打到了长安边上,迫使唐皇签下城下之盟。”
此言一出,不止是李渊,连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脸色都黑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自家兄弟的矛盾再怎说都是家里事,被外族人这么打脸,就不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