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第 194 章-《我是女炮灰[快穿]》


    第(2/3)页

    这时忽然有女子在大声尖叫,“救命啊,有人打人啊!”

    欢儿吓了一跳,连忙握紧了欢儿妈的手,就要跑。

    然而欢儿妈只是牵着她的手靠墙站着,嘴上安抚道,“别怕,只是些小纠纷,有警察在,不会有事的。”

    欢儿看看四周,见男男女女都只是站开了一些,并不曾逃跑或者躲闪,脸上也没有什么惊慌的神色。

    欢儿捂着急跳的心脏看向推搡的男女,见先前对她笑的警察走到男女跟前,企图制止正在打那女子的男子。

    男子十分嚣张地叫道,“她是我老婆,是我的人,我打她怎么了?”

    对欢儿笑的警察一边制止一边道,“就算她是你老婆,你也不能随便打人,你再打,跟我回警察局。”

    男子被制住,心中恼怒,竟对着警察推搡:“我打我老婆,关你什么事?便是警|察,也不能多管闲事的!”

    欢儿看得倒抽一口气,这男子显然是普通老百姓,竟敢打警察,这胆子可真大!

    是因为那警察是个难得的好人,所以男子才敢如此嚣张么?

    然而世间的警察,有哪个是真好人的?男子怕是要被毒打一顿带去关起来,得家人拿着大洋去赎才能回来。

    正想着,忽见那警察将男子一扭,制服了,一边拿出手铐一边喝道,“你还打不打了?我告诉你,你这是袭警,再敢横,得坐牢!”

    欢儿心想果然如此!

    男子吓坏了,连忙认错,表示自己再也不敢了。

    欢儿以为,这男子求饶也无用,定要被暴打一顿的,不成想那警察竟松开了手,温言道,“家庭有什么矛盾,好好商量着解决,解决不了,可以找人调解,还是解决不了,还可以离婚,你打人是怎么回事?以后不许打人了,打人是犯法的,打老婆也是犯法的。”

    原先被打那女子连忙上前,感谢那警察。

    警察摆摆手,“没什么,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说完又去站岗了。

    欢儿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直到看到警察回到岗位上,被打女子对打人男子说离婚,才回过神来。

    她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泪水簌簌往下掉。

    她也被打过,被太太打过,被她那个小几岁的“夫君”打过,也曾有穿制服的人在旁看着,可是那些人听着她叫救命,不仅不曾来救她,反而叫她那小丈夫好好教训教训她,把她打服了才好管理。太太曾有事去找警察,事没办成,还被讹去了五块大洋!

    而这个世界,警察竟这般好说话!帮那被打的妇女不曾要回报,被打人的男子推搡,竟也不曾反打过来或是讹诈钱财!

    原来未来竟这么好,阎罗给她还阳的世界,竟这么好!

    由于徐编辑被许多有身份的人亲自去报社要求多更新,所以这一期的《明日报》更新了足足2章,共6000字!

    然而读者们还是非常不满足!

    这才这么点内容,还没看过瘾就没了!

    可真扫兴!

    不过,他们虽然迫切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如何,但更好奇小说描写的未来世界。

    因此大家第一时间不是催稿,而是讨论小说里描写的东西。

    为什么欢儿明明饿得很,吃熬好的小米粥会吐?欢儿妈要求去看医生,这是否说明,欢儿是生病了呢?什么病,竟饥肠辘辘也吃不下东西的?

    未来的世界,一个方向的道路,当真有四条大车道么?当真会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堵车,堵满了四条车道么?

    一辆车子那般贵,能买得起的都是有钱人,难不成未来到处都是达官贵人?

    路边为何也要种满鲜花?那岂不是很浪费?

    到处高楼大厦的话,哪里来的人住?

    男子女子一边走一边说企划方案这些,男女的数量差不多,难不成女子也如同男子一般,普遍去工作了?

    100米的高楼是什么样子的?

    未来的警察,当真如同他所说的那般,为人民服务,不会胡乱打人亦不会讹诈老百姓的钱财了么?

    打自己的妻子当真是犯法的么?

    还有欢儿进了那个地铁,竟有凉风传来,这又是什么道理?

    大家讨论得兴高采烈,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一些有见识的人道:“电梯定是有的,二十多年前魔都便安装了,所以无需多说。我觉得那凉风,定是摆放了许多冰,一齐冒出冷气!”

    “足有100米的高楼理应也有,只要钢铁够坚硬,定能建造起来的。”

    “那警察绝无可能,我也算有些见识,美洲欧洲都曾去过,可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国家有这般肯为人民服务的警察!”

    而那些没多少见识的,则在识字的说书,对欢儿满是羡慕,觉得她运气好,竟去了神仙似的世界。

    和萧遥一个大办公室的张瑞、伯瑞与陈教授等人,则将注意力放在满大街的车子、男子女子共同讨论工作、面对打架和警察不惊不怕的围观人群以及说出“为人民服务”的警察身上。

    他们通过这些描写,猜测小说描写的未来世界,必定是国民生活普遍好转的——达官贵人的车子,不可能挤满四条大车道的,能挤满四条大车道,定是因为许多普通家庭亦能买得起车子。

    参与工作的女子与男子一般数量,这表示,所需工作岗位增多,而工作岗位增多,也就表明,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错。

    在地铁站的人不怕打架,也不怕警察,这表明,未来已经没有战火,起码超过几十年是和平生活了——唯有和平的生活,才能让国民认为打架是不会波及到他们身上的小纠纷,不至于像惊弓之鸟那般四处奔逃!

    最后的“为人民服务”警察,则代表了吏治清明,法制健全啊!

    陈先生激动得在办公室走来走去:“我辈所求,便是这片大地上永无战火,人民过上和平而安乐的生活,吏治清明,警察是为法理存在,而非受金钱与权贵驱使。若这小说写的是真的未来世界,那便是我等心向往之、梦寐以求的世界啊!”

    张瑞与伯瑞激动地点头,“是极,是极!”

    萧遥道:“我想我辈仁人志士一同努力,定能给未来的人创造那样的生活的!”

    陈先生第一次没有与萧遥抬杠,马上点头附和:“正是!”说完,想起自己惯常和萧遥不是一派的,又补充,“然而我还是不赞成萧女士为了启迪思想而缔造什么新六道轮回的!”

    萧遥很想翻个白眼。

    不过心中却琢磨着给《明日报》写封信才行,她的空闲时间不是很多,能写稿的时间也不多,之前虽然一口气给了徐编辑10万字的稿子,但原是打算给他用一个月的,他如今一天更6000字,按这数量她可供不起。

    下班后便由她口述,萧芳书写,给徐编辑寄了一封信。

    讨论《100年后》小说的人很多,这部小说一下子热度爆表。

    徐编辑下班后还舍不得走,坐在报社看销量,简直想给萧遥塑造金身,以一己之力带红报社的作者不是没有,可是像逍遥客这般战绩辉煌还是女子的,还真就她一个!

    某个即将倒闭的茶馆内,老先生看着空无一人的茶馆,翻着这个月惨淡的收入,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时一个年轻人走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报纸:“爹,这里有一份很出名的报纸,上头写了一个故事,很受欢迎。我看我们明日起,便不讲以前那些旧故事,讲这个新故事罢。”

    老先生了无生趣地摆了摆手,“你若感兴趣,明日你便自己处理罢。我已半截身子入土了,哪里还有力气折腾。”

    年轻人想起自己为这小说着迷的情况,对小说充满了信心,当下马上就忙活起来。

    次日《我在100年后》在此更新6000字的大长章。

    报童手上的《明日报》瞬间卖空了,忙又去报社想买一些,却见另外两个报童亦在提购买,还有几个书店的伙计,“没有200份,便是20份也要得的,麻烦了,我们东家要得急。”

    《明日报》的编辑摇了摇头,“真没有,卖完了!”

    几个报童大急,“当真没有了么?可能加印?我们手上的《明日报》已卖完,还有许多先生并学生求购的。”

    书店的伙计同时看向《明日报》的编辑。

    那编辑道,“我这便去催一催,你们先回去罢,过一个时辰再过来,若有,那时定可给你们带回去。”

    众人虽然依依不舍,但最终还是散去了,伙计们需要回去给东家带信,报童则仍需卖旁的报纸。

    郑太太与郑先生请娘家人吃早餐,吃完了没有马上分开,而是凑在一块逛街。

    走出没多远,郑太太的小妹见了报社,忙叫道,“等我一等,我要进去买醉红尘的《100年后》。”说着飞快地进去了。

    郑太太十分不快,没想到萧遥换了个名字,自己那傻妹妹还追着她的小说看。

    很快小妹妹出来了,满脸不虞:“竟全卖完了,看来我只得回去借同学的一观了。”

    郑太太的母亲乔老太太不以为然,“这家没了,下一家定有的,急什么。”

    乔小妹妹叹气:“书店的老板可是说了,如今各大书商俱已卖断货了,虽已叫人去催《明日报》加印,可还不定有没有呢。”说完又叹气,“这醉红尘可真厉害,不过两部小说,竟就有这般的影响力。”

    郑太太忍不住道,“你不是很喜欢逍遥客的么?怎地却如此迷恋醉红尘的小说?”

    乔小妹妹道:“我最喜欢最崇拜的,自然还是逍遥客。可醉红尘的小说写得好,我自然也看的。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喜欢这个便不能喜欢另一个,姐姐,你越活越回去了。”

    郑太太气了个半死,却是不肯相信萧遥的《100年后》当真卖断货的,经过又一个书社时,便差人进去问,得知果然已断货,脸色便有些不好。待看到报童便又问,得知还是无货,脸色又差了几分。

    报童见她脸色不好,脸上堆了笑容:“这位太太,您别恼,如今整个北平都卖断货了,也不是您一个人卖不上。我们已去出版社催促了,半个时辰后便有消息。到时您要,再来买便是。”

    郑太太沉着脸摆摆手,与乔家一行人走了。

    郑先生见了郑太太这做派,对《100年后》这书好奇起来,回去了翻出《明日报》一看,只看两章,便神往不已:“若未来当真如此,也不枉我辈这般抛头颅洒热血了!”

    感慨一番,又对醉红尘一番夸赞,直当成了天纵奇才的名宿一般,听得郑太太膈应得不行,很想拿了针线缝上郑先生的嘴。

    徐编辑得知各地都在催货,见时间还早,来得及再卖一次,因此很爽快地同意了,还对李编辑道,“明日仍旧更6000字,印刷分量比今天总印刷量多30%罢。”

    李编辑有些迟疑:“这会不会太多了?如今已经12000份了,加印2000份,就是14000份,明日加量30%,合起来,明天印刷量达到了18200份。我担心北平没这么多买报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