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证据都摆在眼前了,艾不艾特你又有什么关系? 刘喜正在想怎样治这老头时,一则娱乐新闻弹窗出来。 看到标题大大的‘李昱’二字,他毫不犹豫地点了进去。 “这是现场创作图?” 刘喜心头一惊,猛地弹了起来。 新闻内容写了李昱创作《水调歌头》的全过程,非常的详细。 “居然是在比武切磋之际写下的,难怪会说随手之作。看不出来,李总装逼有一手的。” 震撼之余,刘喜嘴角忽然一翘,把这篇新闻报道转发给王成。 但是其他的话,刘喜一句没说。 杀人诛心,要悄悄滴。 王成收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就看了,从动态到新闻,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一个信号,那就是李昱压根没把王成当回事,不艾特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因为舆论的关系,又不得不回应。 “这个后辈是完全没把我当一回事啊,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王成胸口剧烈起伏,上气不接下气。 气完之后,平静下来。 王成回了刘喜一句:“新闻都是骗人的,谁知道是不是真的。” 看到回复,刘喜笑了。 他还不了解王成,但是没有揭穿。 写了一番肺腑之言:“老先生啊,咱都是半截快入土的人了,该挣的钱,该有的荣誉,我们一样也不少。年轻人的事儿少掺和,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水平了。” “你不懂。” 王成回了这样一句。 刘喜的确不懂,但是不好猜测,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只希望他好自为之。 以前的王成并不是这样的,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了。 又或者,一直是这样,只是刘喜没发现? 王成回复完,又不甘心地去对比两人写的诗词,越看越觉得自己写的是垃圾。 随后,王成又在网上看到,教科局、文化属、清北大学古诗词研究协会、华夏古诗词研究院…… 等等一大批权威单位,转发李昱的动态并艾特他。 这事儿在极短时间内上了热搜。 这些局属、协会,能被惊动,足以说明李昱那首诗词写得有多好。 但是,这并非关键,更关键的是,热搜上还有李昱擂台比武的话题,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比武新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