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此高飞还曾干爹高求说,契丹人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传国玉玺,这才一怒之下将长安宫中历代皇帝的依仗车架给抢走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契丹人的天子仪仗法度,倒是要比大宋的还要来的正宗。 但凡出使过辽国的文臣,几乎都心有戚戚。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觉得有些丢脸,于是在哲宗年间,忽然有个市井小民说从自家后院里挖出了「传国玉玺」,需要献给朝廷求个富贵,闹出了好大的声势。…. 当时甚至连哲宗派去的大臣,都一口咬定这就是始皇帝的那一枚,声称此乃天降祥瑞。 为此,引得哲宗大喜之下,重重的封赏了众人。 只是「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更何况在大宋,大多数时候官家是无法一言九鼎的。 于是很快,一干较真的大儒便甩开大臣考证起来。 然后……自然是将哲宗的脸都打肿了。 因为最原始的传国玉玺,虽然上面确实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 但是当年王莽篡汉 之后,玉玺便被太后砸碎了一角。 虽然后来王莽以金镶玉的谶纬之说,以金子补全了玉玺。 但是自此传国玉玺便有了第一个补丁。 而后来曹魏代汉之后,有些心虚的曹丕为了表面曹魏的正统性,于是便在传国玉玺上又添了几个字——即:「大魏受汉传国玺」。 此举倒是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神韵。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曹丕的启发。 后来建立后赵的石勒看到曹丕当年打的「小广告」之后,便也将「天命石氏」四个字加了上去。 故此当传国玉玺消失于大火之前,上面的补丁已经足足有三个之多了。 于是闹了个没趣的哲宗,自然再也不提传国玉玺这茬儿。 不过明面上虽然不提,但是因为得国不正的原因,终宋一朝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寻找传国玉玺的举动。 毕竟当初后周也未曾得到过传国玉玺。 故此如果传国玉玺被他赵家天子找到了,那岂不是证明他们才是天命之子? 届时即便是最古板的大儒,想必也不会再提什么欺负孤儿寡母的事情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