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操笑道:“宛城张绣已经写了书信来向我道歉,请求归降天子。” “我已经原谅他了。” 什么?! 董承抓胡须的动作顿时僵硬,以至于差点将一缕略微苍白的胡须都扯下来,这一个消息可当真是比他内卫全死光了还要心痛。 怎会如此!? 张绣不是还复反,叛曹而设伏,当初的消息绝对不会错,他差一点杀了曹操、曹昂父子,甚至连典韦都差点杀死了。 天下不知多少人在感叹,若是真能得手的话,全部杀死之后,张绣必然名声大噪。 当然,也有的人认为曹操本来就不可能死,谁死都可能,唯独曹操不会死,因为张绣一旦杀了曹操,将会遭到曹氏的疯狂报复,那个时候刘表绝对不会和他一同抵抗,只会任由他去死。 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看得很是通透。 鸟尽弓藏嘛,道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可现在这状况,又是谁都想不到的,张绣怎么还好意思来投诚?! 而且曹操还答应?!你胸怀这么大吗?!人家可是差点杀了你子侄,杀了你的猛士爱将! 难道——一直在骗我!? 董承双腿一抖,此时再去看曹操时,刚好看见他审视的眼神盯着自己,让董承心一虚,连忙躲开视线,但浑身冷汗直流。 然后打了个激灵。 一种莫名恐惧的情绪在脑海之中蔓延。 “我非董卓,岂能如他那般蛮勇无知。” 这句话,曹操当着他的面说过。 想到这,董承手脚越发冰凉。 曹操兵败之后,回到宛城便已经在安排城内之事,或许在他看来,宛城攻克不下,但战事失败,可在另一方寻找胜利。 于是回到了许都之后,整个人沉默了许多,面对讥讽与百官暗中行事,丝毫不为所动,而当初本来想要提及的校事府之事也只字不提。 给人一种心绪不宁,气势不振的错觉,于是勾动士族开始谋划,让他们支走徐臻,但曹操已经暗中在与张绣互通书信,再劝其投诚。 之后,内卫登场,曹操便如同鱼儿咬钩一样。 并且将目的放在了这些内卫上,特别是内卫都是董承军中的精锐旧识,这时候出来一批,刚刚好可以收网全部杀掉。 随后,徐臻回来,与典韦激怒董承,大打出手,让全城的人都以为两方矛盾不可调和。 当天夜里便派人刺杀,这刺客根本就是曹操培养的死士! 嫁祸于袁术。 现在再拿出宛城的功绩来说事,张绣已经来降,那当初宛城之败便可不复存在,因为张绣失智刺杀曹操,但后又来投,曹操居然同意。 这份胸怀,天下人也都看在眼里,徐臻无事,张绣也可得原谅。 谁不想投奔曹家? 胸怀之大,恐怕可以鼓吹到历史先贤的地位,让曹操无形之中声望大涨,同时还控制了朝堂内卫,彻底让董承失去了中坚力量。 日后若是再想要做点什么,就必须要考虑方才徐臻所说的那个问题,要进内卫自然可以,但军中兵马就要交给别人了。 否则哪有这么多精锐旧将可以到处兼任。 再者,兼任这种话岂能说得出口,这完全是藐视天子,不顾其安危。 糟了,糟了…… 他果然不是董卓。 他比董卓诡谲多了,好似每一步都在下陷阱。 每日都在做计策,无论自己走哪一步,都会落入圈套之中。 董承只感觉后背的凉意越来越重。 这种落差感,令他感觉心里满是慌乱,六神无主。 从一开始内卫占据天子朝堂的喜悦,到现在什么都不剩,还损失了精锐心腹的重创,董承挨了典韦一顿打,用三百心腹换来了忠君体国的功劳。 除此之外,什么都没剩下。 而且他还不敢再动典韦与徐臻,这两人在此次刺杀之中,又是立了功的。 等他们卸任回到陈留,更不可能刺杀了。 那是人家的地盘,刺杀难度可想而知,除非徐臻打猎追出去太远,在野外埋伏将他一箭射杀。 这种方式方才可成,唯一的遗憾就是徐臻不打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