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音律之地?老朽知道一个地方!-《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第(2/3)页

    几人心中都是有些感慨。

    而此刻赵云心里忽而更为明悟,这世间,若是说还有比爱民如子的仁义更深层的,便是这句话了。

    为百姓甘为耕牛,他真的心都在军政二事上,而处处为民着想。

    此时守庐江之境,守得住各地涌来的流民百姓,但实际上也很危险。

    很容易会被袁术大举进攻。

    若真如此,那便是用将士的命来护卫百姓,然军中将士职责便是如此,责无旁贷。

    伯文日夜坚守,从不停歇,这一刻的魅力,却能令全营之人折服。

    毕竟无论将军还是谋臣,若是想要喊哭喊累,想想行事忙碌多倍于自己的君侯,就说不出口了。

    此时,贾诩和赵云跟了上去。

    和徐臻一起到了新兵营内,这一日之间,收拢的流民内有两千余壮丁愿意入营为新丁。

    徐臻先是带赵云到了训练场内,向新兵介绍了所率将军,并且明言今夜都会来陪着他们一同操练。

    等赵云开始整队操练后,徐臻让诸葛亮在此处陪同,有可献计练兵之处,让他协助赵云尽快开始整编。

    自己独自去铁匠处。

    偏偏贾诩也更着,两人并排一路疾驰。

    徐臻微微偏头,就可感觉到贾诩脚步极快,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还真能跟得上。

    不愧是天天被典韦拉着跑步。

    徐臻侧过脸去,轻声道:“多谢了,先生。”

    贾诩神情一动,习惯性的背手一笑,如此一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被君侯说一句感谢。

    不知为何,心中的确还是五味杂陈,略有感动,刚要说话,发现徐臻并没有慢下来,而是依旧大步流星的向前。

    于是咋舌一声,又放开背着的手加快脚步追上去,“君侯,老朽已知道君侯之志,日后必定跟随。”

    “倾吾之能,为君侯而谋算,如此必然进退有度,可抽身于浪涛之中。”

    徐臻愣了一下,接着停下了脚步来盯着贾诩看,满脸都是疑惑之色。

    “何出此言?”

    贾诩也愣住了,两人对视着。

    大眼瞪小眼。

    贾诩咂了咂嘴唇,疑惑问道:“取庐江之地,得水乡渡口,得养水利以富民,徐徐改军于此境,而后招兵买马,便可不断壮大,图扬州得淮南。”

    “如此,方能为曹氏倚重,又可拒江东、荆州之兵,或南下先与争雄,与主公相背而战,各有所取,方可令天下大定?”

    “你的意思是……自立?”徐臻试探性的问道。

    贾诩当即面色一白,顿时摆手:“我可没说自立!”

    “你这话就是自立的意思!”徐臻脸色严肃,顿时一板,“贾文和,我真没想到伱跟随我这么久,居然还是这种心思!我本将心向明月!怎会有如此想法!?”

    “你朝日心思祸乱天下!!难道百姓安宁,在你心中当真轻如鸿毛吗!?”

    贾诩一时面色苍白,有些愕然。

    这是怎么了这是,我说啥了?

    你不是这么想的吗?!

    我还以为我料定你的心思了,这搞得真是……

    “不过,方略倒是对的,”徐臻忽然一笑,让贾诩顿时心里一松。

    “好方略,”徐臻沉吟了片刻,又点头肯定道,“好方略啊。”

    说完直接走了,也没说贾诩能不能跟着,于是贾诩在原地思考了一下徐臻的话。

    不过还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能又小跑跟上去,凑近小声道:“君侯,好方略是什么意思?”

    “您不会转身就告诉大公子吧?不会回去告知司空吧?”

    徐臻皱着眉头微微后仰,“我是那种人?”

    “没准——不是,绝对不是!”贾诩当即笃定无比,执礼而拜,连连躬身。

    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别吊着我啊,你这样我晚上睡不着觉的!

    “以后再说,日后不准再说这种话。”

    徐臻淡淡的说道。

    带着贾诩进了铁匠营中。

    蒲风等人连忙迎了上来,在昨日已经生建大熔炉,一日夜不休的融了原本庐江兵马无用的铁具,改了一百多副战甲。

    他们刀刃已经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模具,所用的铁要比一半的兵刃多一倍左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