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三大战役之阳城战役5-《五代十国往事》


    第(2/3)页

    作为部队最高统帅的杜重威,其怯懦的表现一直饱受诟病,他在阳城之役的表现如果勉强算是谨慎的话,那么他在这场战争中的其他表现就难以找理由开脱了,后文将会提及。

    3月底,各路兵马自定州班师。

    4月初,石重贵从澶州返回汴州。将泰州划归定州义武军,然后派遣官员去洛阳祭告天地宗庙社稷,感谢天感谢地,感谢自己的八辈儿祖宗。

    石重贵宣布大赦天下,并对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

    刘知远封北平王;杜重威加守太傅;李守贞加检校太师兼侍卫亲军副指挥使;安审琦加兼侍中;皇甫遇加同平章事……不必一一细表,但有个显而易见的小细节:刘知远。

    前文说过,在二次战役——“阳城之役”中,根本没有刘知远的任何事,连替补都算不上,石重贵没有给他布置任何任务,却在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功居第一,赏赐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刘知远。

    刘知远接到诏书之后,怎么也笑不起来。“皇上已经猜忌我到了这份地步了吗?哎!”

    耶律德光骑着骆驼狼狈逃回幽州,也开了个战后总结大会,核心主题是一个字——“打”!把随军出征的各部落酋长带兵将领狠狠地打了一顿,据说每人都挨了数百军棍。唯独有一人没有受责打,这人就是赵延寿。

    二次战役——“阳城之役”满打满算持续了不到五个月。仍以后晋的胜利而告终。

    前两次战役基本都是一个模板:

    即契丹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插切割,并取得开局优势;后晋反应迅速,利用辽阔的战略纵深优势,以空间换时间,在阻挡住契丹的第一波攻势后,立刻转入僵持阶段,在河北大平原上施展运动战中的阵地战;契丹各部落见好就收遇难而止,在进入僵持阶段后,战斗意志锐减,作战消极,于是后晋开启反攻阶段,然后契丹撤退,而后晋也不敢深入敌境,双方各自班师,战役结束。

    战役结束之后,后晋的做法也是前后一致,都是先派军队对幽云十六州展开试探性攻击,然后被击退,随后就派使节到契丹要求谈判停火。

    戚城战役结束后,派张晖来契丹谈和,被扣留不遣;阳城战役结束后,后晋于6月派孟守中前来讲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