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储君身边,想必张侍郎的地位更高了吧。” 许敬宗笑道:“那是储君,将来的大唐皇帝,你觉得地位会低吗?” 禄东赞点头道:“当初赞普说过,张阳是个不容小觑的人,现在果然没错,张阳在朝中的位置越来越高。” 要说吐蕃人对朝堂的理解也太过片面了。 张阳确实是太子身边的近臣,可不论怎么说那都是在东宫任职,在朝中没有实际的官位。 和以前的礼部侍郎根本不是一回事。 许敬宗叹道:“那吐蕃是承认当初在骊山的眼线就是你们赞普安排的?” 禄东赞开口道:“都说了,那都是误会。” 不论怎么说他也只会这么回答,探查骊山的事情不论怎么盘问,就算是那些眼线承认了,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也都不会承认了。 反正在吐蕃也有礼部的眼线,许敬宗暂且不计较这事,就当是扯平了。 “大唐可以在两天时间平定雪灾,实在是了得,我们吐蕃做不到这种事情。” 许敬宗慵懒道:“吐蕃是吐蕃,大唐是大唐,你们吐蕃是一个个的部落组成,在人心这方面是分散的,现在那些部族都愿意听从松赞干布,以后就说不定了。” “看来你很了解我们。” “就只能你们了解大唐?就不能大唐了解吐蕃吗?我们中原从来不做厚此薄彼的事情。” “在下佩服。” “彼此彼此。” 又沉默了半晌,禄东赞接着问道:“礼部什么时候会带我见张侍郎。” “现在正是休朝时期,除了必要的事情,大家都在休息等着过年,张侍郎同样,过了除夕再提见张侍郎的事情。” “那便等着。” 许敬宗瞧了他一眼,这个禄东赞倒是不着急,其实自己心里也打鼓,张侍郎会不会见他,就连自己也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他了。 看着蓝天,心中暗想,张侍郎你不能不管礼部呀,咱们背地里做了这么多事情,你不能不管不问呀。许敬宗也很惆怅,他也怕自己有一天扛不住了。 难得的晴天,张阳从东市买了不少肉菜回来,这个季节是囤肉的季节,尽管家里已经不缺吃食,该买还是要买,需要有过年的样子。 雪灾的平安过去了,看李世民对这件事的宣传花了大力气,想来这件事的结果是很好的。 生民对皇帝是感恩戴德的,他们对皇帝的称颂是最朴实的。 只要李世民为万千黎民着想,得到劳动群众的民心是迟早的事情。 张阳在厨房忙碌着,把整块整块的肉放进去煮着,煮好腌制做咸肉,小熊很爱吃咸肉,它正是最需要补充盐的时候,需要盐分来让它长大。 李玥把写好的题目交给小武,让她自己做完。 “最近博陵崔氏出了一件事。” “和我们有关系吗?” 知道夫君对外面稀奇古怪的事情从来不打听,他只对自己有用的事情感兴趣,就比如说夫君最近又在画图纸了,说是要再改进一下生产线。 每到了夜里都会全身心投入。 而且心无旁骛。 李玥低声讲述着,“这件事还是博陵崔氏的人送消息给朝中学士崔仁师的时候,这才被旁人听懂,而后便传开,说是崔氏第三房中有一个次女,这个女子看上了家里的一个下人,而后想要与这个下人一起离开,从此生活在一起。” 张阳一边往土灶中添着柴火点头。 “而后这件事被人发现,已经派人去寻找了。”李玥笑道。 “之后怎么样了?” “之后便没有消息了,也不知道事情怎么样了,崔仁师也只是知道这些,然后匆匆写了一封家书,送到了族中,现在也只能等消息了,倒是听说那个女子读过红楼。” 红楼即便是被列为禁书,但还是深入人心,那个充满人心阴暗的大观园,善良难以生存。 张阳又问道:“我们的西厢记他们看过吗?” “不清楚,按照市面上书籍流通的速度,想来也应该到博陵,若是他们真喜欢这种故事,会有人不远千里求一见书中故事。” 爱情是一种很玄妙的感情,人不可能没有感情。 就像是爱情是对人影响最大的一种感情,往往可以决定自己的终生大事。 崔家女的事情,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一个世家女子和一个小人有了感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