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3)页

    “我的意思是最近早晨如厕还通畅吗?”

    “我们之间一定要聊着不堪的话吗?”

    张阳揣手沉默良久。

    渭水河的冰面总算是融化了,河水开始流动了,这风景光是看着就让人心情舒坦很多。

    “老夫会多吃豆芽的。”李孝恭又站起身往村口走去。

    “少喝酒多吃蔬菜。”张阳一路嘱咐。

    将马儿的缰绳重新拿起来,李孝恭翻身上马,“世家的事情老夫替你看着。”

    张阳朗声道:“等孩子能说话了,认您当爷爷。”

    “哈哈哈!”

    李孝恭爽朗大笑,策马扬鞭朝着长安城而去。

    这个世道总会给自己一种疏离感,能够交心又能走得近的也只有李孝恭了。

    这人办事粗心大意,还能做出一把火烧了礼部这种不要命的事情。

    张阳为他的晚年生活担忧。

    混迹长安城这么多年,李孝恭第一次真心想为自己好的,长辈的接纳不用太多言语,能够替自己扛雷,顶着被李世民砍头的风险,还能帮我开脱。

    李孝恭是第一个,也是真心实意站在自己身边的。

    “大丈夫行走天下,当如此洒脱。”

    闻言,张阳回头一眼,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大素站在了自己身后。

    “大素,你哥呢?”

    “大哥去长安城了,大哥有家室要照顾。”

    张阳稍稍点头,“你不是也成家了吗?”

    说到这里张大素的神情有些犯难,“正值年关,如今已是礼部侍郎,妻子那边的亲卷不少都想给孩子谋求一官半职,不过小小侍郎何来给她们安排,如今能来躲一天是一天。”

    再怎么说张公瑾也是一个国公,娘家那边多少会有些攀附。

    张大素又道:“不妨事,等来年开春那些亲卷回去后便消停了,张尚书放心,父亲也说过这些亲卷的请求不能答应,一旦答应了往后只会有更多这样的事情。”

    “再者说陛下正在整顿吏治,下官身系外交重任岂能在这个时候行差踏错。”

    “老师还是明事理,我们以后一定可以做一番大事业,将外交院做大做强。”

    “对,做大做强。”

    往村子里走去,张阳好奇道:“翻译做得如何了?”

    张大素回道,“吐蕃话和突厥话已齐备。”

    “大素啊,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些人都说关中话,读关中书籍。”

    “真要是那样的话,我做翻译还有用吗?”

    张大素是个做事非常用心的人,现在一头扎进关外各地风土人情中,主要做调研和整理这一块。

    “有用呀,怎么没用了,这都是我们的外交院的成果,他们自己的语言想要忘记也很难。”

    “张尚书说的是。”

    贞观八年的除夕,张阳做了几桌丰盛的饭菜,将李渊和老师一家请来。

    还有上官仪,武士彟,牛闯和村子里的骨干。

    饭桌上,李渊抱着小外孙女满脸的笑容,孩子的哭声传到院外,院内又是一片笑声。

    张阳坐在老师身边,“老师也该吃些肉,我自己煎的鱼您可以尝尝。”

    张公瑾笑着点头。

    长安城内,此刻也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李世民在太极殿也摆了宴席,许敬宗站在殿外安排诸国使者觐见。

    “还请诸国使者在宴上莫提国事,等来年朝会陛下自会安排。”

    众人心领神会。

    最后许敬宗的目光落在倭国使者的身上,来人也是那边权贵子弟,是中臣镰足的儿子。

    说起中臣镰足当年受南渊请安的指点,此人与苏我入鹿也在中原求学。

    岑文本在编撰隋书之时,就有这等记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