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那下官就明说了?” “讲。” 看对方点头,张阳解释道:“下官并不想参与朝争,确实拒绝了赵国公的拉拢,也不想站在房相这边。” 房玄龄神情凝重,“你这孩子实在是……” 神情上人畜无害,张阳还眨了眨眼,“怎么了?” 房玄龄摆了摆衣袖,“老夫没想拉拢你。” 话音落下,他便走入了中书省。 怎么着?难不成是我自作多情了? 张阳还是挠了挠头,回家之后还是要将官帽好好改一改,透气方面也太差了。 早朝一个多时辰戴着官帽,闷得慌。 张阳这才走入中书省,这两天也习惯了中书省的办事步骤,只要将手中大多数的活都交给刘自和张行成,自己还算是清闲,不需要处理太多的政事。 两个文吏拿出几份名册,“这是本次科举的名册,都已经抄录好了。”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各自一册。 张阳手中也拿着名册,打开看着这些名字,名册很长每个人名后面还有籍贯。 从头往后看,河东道裴行俭和薛仁贵两个名字映入眼帘。 “这一次科举的人数比之去年更多。” 讲话的人是长孙无忌,不少人都听了点头,来科举的人越多越好。 房玄龄抚须道:“老夫对照了去年的名册,这一次科举的人中有不少是去年没有录用的,占六成左右。” 科举准备在即,报名也截止了。 接下来就是筹办的事宜。 王公公带着三两太监走来,“陛下有旨意,请中书省三位到甘露殿议事。” 房玄龄站起身收拾了一番衣襟,扭头看向还坐得这般瓷实的张阳。 “房相看着我做什么?” 房玄龄没有讲话,长孙无忌却叹道:“本来要去甘露殿应该是魏征,既然你接替魏征的事务,你也该去甘露殿。” “原来我也是三位中的其中一位。”张阳直接无视周围异样又诧异的目光,跟着房玄龄走出中书省。 唐善识放下手中的奏章,“这张阳早晚有一天要位列三相。” 如果张阳也能参与科举之事,并且还能如此受到陛下的重视能够位列三相也不是不可能。 再者说张阳的功劳也一样不小。 尤其是外交院成立以来,收复西域,经营吐蕃,建设安西都护府…… 要论地位,只是赏赐一个县侯还是陛下几经克制,念他年轻才没有给予太高的封赏。 在中书省的众多文吏好一阵议论。 从一个礼部的文官升任礼部侍郎只用了半年时间,从东宫掌事到礼部尚书又是一年。 大家还在苦哈哈地熬资历,做政绩。 这个张阳升官的速度令人发指。 太欺负人了…… 张阳跟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路走到甘露殿前。 也不用通禀可以径直走入殿中。 李世民刚吃了早饭,目光看着三人,最后落在了张阳身上。 最后一口粥喝完,李世民放下碗快交给一旁的王公公,“卢照邻让朕最近吃得清澹一些,这两天的饭食也是有所寡澹,那些厨子做饭食终究没有张阳这般有新意。” 谈事就谈事,说我做什么?张阳心里暗暗计较。 长孙无忌拱手道:“陛下也要注意身体。” 李世民点头道:“赐座。” 王公公搬来了椅子,三人这才落座。 椅子是骊山的样式,宫里的椅子都是豪华版,用的是上好的紫木。 椅子已经成了陛下用来赐坐的用具。 眼下椅子依旧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朝中还是房间都还是席地而坐。 中书省也是如此。 就是席地而坐时间久了腰背很累,没有椅子舒服。 房玄龄拿出一份奏章,“这是本次科举的具体细则,在去年的形势上,我们多改进了一番。” 张阳也接过一份仔细看着。 李世民又道:“很好,希望此次科举可以改善朝中用人的窘迫情况。” “咳咳咳……” 听到几声咳嗽,李世民看向张阳不耐烦道:“张侍郎是身体不舒服?” 张阳也是咳了咳嗓子,“我们的科举规矩不湖名的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