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养孩子是个难活,张阳也无心再睡,干脆坐在孩子身边拿出一张图,这是最开始预想的书院图纸。 按照之前的设想,这书院的选址确定在了蓝田县边上,而且需要几个村县一起出人建设。 张阳铺开图纸继续勾勒着心中的模样,这个书院不会教人做官或者教人如何参加科举。 这是一座面对最普通的群众人家开设的书院。 这书院不看门第,不看出身,也不看你有多么丰厚的家底。 所教的也都是技术相关的事情,比如说木匠,铁匠,或者建筑房屋相关,又或者买卖经营,又或者是厨艺。 有生活所需就需要技能,就有了需求,有了需求就有发展,就需要技术。 这是相辅相成的,技术越好带动的生产力也是正面提升。 就像是骊山学艺的厨子能够做出更可口的饭菜,知道膳食均衡,知道蔬菜的重要性,才能唐人吃得更好,让孩子更强壮,让老人更养生。 这都是谋生必备的技能,就算是现在的大唐,这些本领都是口耳相传,想要学就需要一定的门槛。 当然了,这很有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既然要走技术这条路,就不能害怕别人觊觎。 骊山也不怕有心人的针对,骊山所教的学问都是骊山行之有效的技术,技术要延绵不绝,需要一步步提高。 光是师父传授,弟子来学这种古老的方式效率很慢。 如果可以精细安排,更加系统地研习,不仅学之有效,教书有效率,集思广益提高技术水平。 骊山的发展是有限的,骊山的人口也是有限的。 如果这个时候不想着再提升,往后的骊山也很有可能会固步自封。 要是放在以前自己家能够过好就不错了,现在还能想着建设书院,不仅仅是因为李泰的蒸汽机造成了。 有了蒸汽机,之后便是蒸汽机的应用,骊山的生产力就要腾飞。 也彰显着骊山的极限,当下就是骊山的极限所在,造出蒸汽机是李泰带着三十号人没日没夜苦熬的结果。 虽说现在还不完善,往后会越来越好的。 当基础知识耗尽,并且延伸应用到极限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基础知识来提升生产力。 平时不这么想觉得日子得过且过,但当下再仔细想想又觉得自己有做不完的事情。 雨声响起,这场秋雨还是落下来了。 张阳搁下笔又看了会儿儿子,他又睡着了。 眼下也没了睡意,干脆洗了洗脸推开门,走到屋外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的雨水。 小武与杨婶也睡醒了。 平时两位婶婶就醒得很早,这也导致小武也早早起来了,她梳洗一番,小脸光洁了许多。 雨水下得并不大,蒙蒙细雨让关中干燥的大地湿润,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长安城中看不到王维这首山居秋暝所描绘的美丽景色,看不到空山的新雨,也看不到明月松间。 相比之下,张阳更喜欢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人嘛,都是喜欢春季的,春季象征着生命力与万物勃发。 昨日上街买来的肉菜还有剩余,今天还能做早饭吃。 李玥也早早醒来,她满足地伸了一个懒腰,“今天去曲江池吗?” “嗯,今天去曲江池。” “也不知道曲江池的鱼儿是不是更肥美了。” 婶婶已经准备好了伞,一家人吃罢早饭出了门。 曲江池平日里没什么人来,张阳给这里的守卫出示了令牌,得知是县侯与公主殿下这才放行。 迈着步子走入这里,深呼吸一口这里的空气,曲江池依旧很大很大,纵横上千米的江面,让人看着很是舒心。 也亏得历代王朝都会将这里围起来,当作是皇家游园所在。 李玥撑着小伞走入池中的水榭。 小清清蹲坐在池边,欣喜道:“爹爹,有鱼!” 张阳颔首点头,“我知道有鱼。” 小武担忧地站在一旁,生怕小清清会跌下去。 小清清手指刚刚触碰到水面,她便嘻嘻笑着,好似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小武姨姨,这鱼儿好好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