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生老病死-《大明1521》


    第(2/3)页

    以李闻言为首,全太医院最厉害的太医都在这里了,甚至还有两个据传是民间的名医,也已经被找来了。

    “杨阁老真的没得治了么?”

    “回陛下。”李闻言走上前来,“杨阁老的症状,极似《卫济宝书》所载,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怕就算华佗在世,扁鹊复生也难治了。”

    嘉靖听到李闻言描述的这个症状,就大概已经明白了。

    难怪这次起复之后的杨一清,能够像一条疯狗一样,敢于向任何对大明不利的势力呲牙。

    怕是他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个症状嘉靖很清楚,在后世被称为“癌症”的东西,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治好的可能性也不大。

    更可况已经到了颗颗累垂,穿孔透里的程度,这应该是中晚期了。

    对这种病,嘉靖也没有必要让太医再做什么无谓的努力,更没有必要苛责太医不尽心尽力。

    能做的,也唯有让杨一清能够心情舒畅,多活一日算一日了。

    “朕知道了。”嘉靖感觉到双腿无力,走到椅子上坐下,以手扶额道:“你们都退下吧。”

    他就那样坐在那里,一直到殿内都黑了,灯都掌了起来,依旧一动未动。

    光禄寺送过来的饭菜,都已经凉了三次了。

    广林在旁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去司礼监求助。

    张佐和黄锦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并不知道这边的事。

    听到广林说后,全都立刻放下了自己手头的事,一起冲到乾清宫来了。

    “主子,月有阴晴圆缺,人又别欢离合,别伤心坏了自己的身子。”

    “是啊,再过了这个年杨阁老也有六十五了,生老病死谁也免不了的。”

    有这么两个贴心的奴才安慰着,嘉靖总算是多少吃了点东西。

    他担心杨一清只是一方面,也在愁未来的改革该如何进行。

    严嵩这个人吧,跟杨廷和更像,属于儒家眼中的那种中庸大才,若是太平盛世倒是个良相。

    至于张熜,更像是官场百草枯,有才确实是有才,但他的崛起就伴随着更多人才被埋没。

    只有杨一清和夏言,才更像是法家的做派,改革的时候,恰恰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