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下车之后,陆山民递给海东青一个红包。 “我知道在不屑与这些小老百姓打交道,但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 “你经常与他们这样的人打交道”? “你忘了我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海东青接过红包,“听你这么一说,我到是挺有兴趣了解他们一下”。 陆山民笑了笑,“我保证你不会失望”。 两人正说着话,张琴已经迎了出来,与她一起走过来的还有一个五十来岁带着雷锋帽的男人。 一行人跟着两人走进村子,在张琴的介绍下,陆山民得知男人叫张发奎,是张琴的父亲,同时也是村里的村长。 张发奎一路热情,“陆先生,听小琴说您是天京来的”? 陆山民点了点头,“算是吧”。 “听说您是大生意人”? 不待陆山民回答,张琴瞪了张发奎一眼,“爸,干什么呢,哪有您这样问人家问题的,早知道不告诉你了”。 张发奎对陆山民讪讪的笑道:“不好意思,还请别介意”。 陆山民笑了笑,“没关系”。 张发奎还想说什么,被张琴立马给制止了。张发奎只得放弃陆山民,反而转向海东青,“海小姐您好,欢迎常来我们村” 海东青没有回话,面对张发奎的热情招呼,反应很冷淡。 走过几条小路,转过几道弯,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七八栋房子围成半圆的大院子,房子老旧,木石结构、青瓦黄梁,虽然外墙新修缮了一番,依然能看得出历史久远。 院子的正北方是一个临时搭建的舞台。 舞台铺满大红色地毯,背景板是一个大大的金色寿字,寿字的两旁书写着‘松鹤长春、寿比南山’,顶部一行大字写着,‘陈淑德老太君期颐之年寿宴庆典’。 一群穿着粉红衣服、腰间系着红色布条的中年妇女正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院子里摆满了桌椅,此刻已是坐了不少宾客。 宾客们三三两两聊着天磕着瓜子儿,孩子们穿梭在人群中嬉戏打闹,鸡鸭在桌子下面琢着瓜子皮儿,几条黄色的土狗懒洋洋的趴在地上打着瞌睡。 陌生而又熟悉的画面,很久不曾闻到过的味道。 在张琴的带领下来到收礼金的地方,陆山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红包递了过去。 负责收礼金的小姑娘拿过沉甸甸的红包,好奇的看了陆山民一眼,打开红包的时候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五千块钱在这个年代不多,但相对于大部分人只送两百块钱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炸弹。 一旁的张琴也有些惊讶,不禁说道:“太多了”。 陆山民只是笑了笑,胳膊肘碰了碰还在发呆的海东青。 海东青回过神来,从兜里拿出红包放在了礼金桌上。 收礼金的小姑娘从一旁的篮子里取出两个红包回礼,顿了下又多拿了两个出来给两人回礼。 送完礼,张琴领着两人来到一张还没人坐的桌子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