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系统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是依照目前的技术,基于高强度材料打造的钢骨架外骨骼。 另一种就是完全不同的方向生物外骨骼。 采用了一种新型生物合成技术。 有点类似于生物纤维。 结构高,重量轻。 各方面数据相对于钢结构来说,要远远的超过,但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制取困难,成本几乎是第一种的五倍以上。 接着,王帆把两种方案仔仔细细从头看了一遍,再三考虑之后,否决了生物外骨骼技术。 虽然说这一种外骨骼技术优势很多,比如能源的供给,零污染,但是,根据他在系统内部的搜索,目前总装部门的科研单位里有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很少。 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如果要按照生物外骨骼来做,就是从无到有从零开始。 筛选完第二个也就只剩下第一个。 “第一个解决方案,与其说是一个外骨骼作战机甲,倒不是说是一个外骨骼机器人,外形酷似人形,下肢方面基本上被高强度的钛合金所覆盖。” “采用硅碳负极离子材料电池+超级电容器作为主要电源供给,再达到环保无污染的同时,能够达到超过72小时的高强度续航,同时第二代仿生人机耦合技术…………” 王帆一边阅读着资料,一边自顾自的念叨着。 “超级电容器。” “这不就是杨老的主攻研究方向吗。” 王帆看到这个名词,迅速反应过来。 所谓的超级电容器,就是指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 算是plus版本的电池。 再加上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 也就是说基本上的技术路线就没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对于第3代外骨骼作战机甲的能源供给王帆,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谱子,最起码最基本的脉络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框架的建立以及各方面细节的完善。 “正好这一次让大家练练手。” “给整个小组找点活干。” 王帆在心里自顾自想着,接着打开群组,艾特了全体: 【全体都有:明天上午8:30,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小组实验室准时集合。】 尽管这一会儿是12点多了。 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上都没有入睡。 正在寝室里啃着氢氧燃烧电池技术的陈伟,看到群里发的消息,立马朝着吴志林喊了一嗓子: “老吴,你看看群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