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午饭的时候,萧行云和王兴山讨论起那块1.8吨翡翠原石的价格问题。 两人对古董文玩圈的炒作套路,也深入的探讨一番。 某一样古董,或者新兴文玩,商家经过正常的推广和铺货之后,销量不好,价格也抬不上去。 这时候,他们怎么操作呢? 拿这类需要炒作的东西,参加大型拍卖会,以一个惊人的价格,产生让人震惊的成交价。 好,新闻噱头有了! 然后疯狂砸钱,在各大媒体渠道,纷纷报道此事。 让知道这件东西的人,或者不知道这件东西的人,一下子就知道了,记住了。 知道什么了? 知道它很贵,在大型拍卖会上,拍出了天价。 等这件事的热度下去之后,紧接着再参加下一次拍卖会,再次产生惊人的成交价。 类似的套路,如此反复几次,再从上游,把价格提高,那些中小批发商,也会跟着提价。 等这件货物,到达顾客手里,已经变成了天价。 只要炒作不断,有人购买,价格就会在短时间内,越涨越高。 那些顾客会认为,收藏这玩意太划算了,转眼就涨了很多,于是掏钱购买更多。 于是,市场上的货越来越多,价格就涨不动了。 如果这件物品,真是稀缺品,价值就算涨不动,也会很保值。 如果这件物品,只是假稀缺,上游商家手里有很多存货,为了缓解资金的压力,往往会选择抛售。 于是价格就崩了。 比如以前的紫檀、黄花梨、蜜蜡等等,价格一崩,就很难再涨上来。 之所以讨论这些,萧行云和王兴山一致认为,那块1.8吨的巨大翡翠原石,也是借用公盘标王的名头,洗价。 如果没有标王的成交价格记录,那一块原石,标价五千万左右,还会有人给他砍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