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有个校企科技合作的想法-《重生:我体内带个台式机》


    第(1/3)页

    “大家好,我叫江成。”江成走上了讲台,台下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

    没有质疑、轻视,只有崇拜。

    说话间,江成拿着可擦笔在板上书写了自己的名字。

    带有王羲之的行书风格,板书显得非常好看。

    “我呢,也是大家的师兄,11年入学,今年刚刚毕业。”江成简略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对于神经网络这一块,略有研究,部分不算特别深入,今天应老师罗教授之邀,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那么,我们知道,神经网络算法,是脱胎于生物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神经系统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模型,从而构造起来的网络模型和学习算法……”

    江成随后,从生物学的神经网络原理开始,有些样式,直接板书手绘,依旧标准好看。

    一开始大家听的津津有味,因为江成讲的东西有些王思宸也讲过一些,但比较浅显,没有深度和广度,但在江成这么一说,让他们一下子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俯视者”,在宏观上看待神经网络视野更加顺畅了。

    不过,接下来,江成开始的一些公式、符号,让他们头疼。

    他嘴里“很明显”“易得”“易知”这些术语,让台下的大伙哪怕是跟得非常紧,都要反应半拍。

    “……我和罗教授、朱教授他们探讨过,神经网络模型这一块也在快速涌现许多新的模型,这些模型各有特点,当然也各有缺点。”江成随手画了几个常见的网络模型,像是卷积神经网络、脉冲神经网络、自编码神经网络等等。

    “但是,我们真正要把神经网络这个研究深入,关键还是要还原到生物学上的神经网络传递信息、判定信息的功能原理上来。”江成带着笑容,向大家问道,“大家还记得,我一开始讲的生物学上的神经元和神经系统吗?”

    “……”众人一阵迷茫。

    我好不容易快速记笔记,再跟随到了这儿,你说一开始讲的?

    不少人在翻看之前的笔记。

    好在有几个同学举了手。

    “我在对生物学上的神经元的信息脉冲传递的研究中,提出了多维的神经网络模型,从中解构了脉冲高效果球球大作战传递信息的实现途径,”江成随后讲起了自己整出的多维脉冲神经网络模型,在这里,他结合自己持续研究的情况,在不少地方可以改进、可以深化的地方,他抛出了问题和引导大家关注的点。

    不过,因为他们都还只是大一的学生,江成没有讲深入,只是就入门和研究方向这块,给了大家研究的兴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