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被逼示威-《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1/3)页

    上回讲到催木匠拜访“驯象卫”遭怠慢,于辕门外打坐炼气,却以神识扫描发现此屯营情况不同。

    “咦,既然‘军籍百姓’生活比外界普通百姓要好的多,为何不限热闹景象?莫非这‘驯象卫’有异?”

    其实,催木匠没注意此时自己身处明朝晚期,各地卫戍驻军待遇远不能与建国初期相比,即便是驻扎在京城附近的戍卫军,其军饷也不过如此。虽说历朝历代京城戍卫军饷最高,但战力未必最高。

    京城卫戍乃历朝历代最精锐的军队,福利待遇最好,平时少有作战任务,每天除了例行训练就是维持京城治安,到休息日便可享受其私人生活。因此,京城戍卫不稀罕屯田,毕竟天子脚下待遇好。

    究其原因,便是京城卫戍军每月军饷和粮食补助非常多,毕竟朝廷收取天下屯田军籍的赋税,一多半都是用在京城卫戍部队之上。卫戍部队都驻扎在京城附近各郡县,普通士兵军饷甚至超过县令。

    此外,卫戍大兵们在京师附近都有自己的房产,且都是由朝廷提供,只要卫戍大兵们不退伍,基本上房子可以随便住,就算是退伍了,卫戍大兵们也可付出房产一半的价格,轻松购买下这栋房子。

    卫戍大军的“军籍家属”每月也有补贴,不仅读书免费,而且还给予生活补助。因此,可以认为京城卫戍大兵及军属門,算得上是大明王朝中层收入水平的阶级,即相当于后世的所谓“中产阶级”了。

    尽管京城卫戍部队内部也有着严格的制度要求,但其福利待遇依旧很高,比如士兵们阵亡后,其家属可获得一大笔赔偿。同时,那些在战斗中阵亡士兵的男性后代也拥有一个京城卫戍的入伍资格。

    不过,与京城戍卫比较后,则“屯田”和“扎营”相互兼备的驻军模式常用于边关守军,即“卫所”。

    这类军队每天都得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或是突发的战争,并且军队还不能随便调动,只能在固定地区活动。因此,边境“卫所驻军”是施行屯田、扎营兼备模式的最佳“试验品”,且有利于应对战争。

    负责“屯垦”的“卫所驻军”日常多数时间都是训练,训练之余会在驻地周围开垦荒地让家属耕种。

    有了屯营根据地,且家属在这里耕地,卫所士兵便拥有耕地所有权,还享受着屯营制度的福利。更夸张的是,边关地区屯田营军人耕地收入三成上交给军营,七成自己享用,朝廷不收取任何赋税。

    卫所军屯大多处于偏僻地区,所有当地的屯营施行分地政策,每个士兵都有一块房屋用地。将士们可以直接建房子,还不用给任何钱。虽说此模式很有诱惑力,但边关将士也常年受到外敌的威胁。

    将士们经常不知明天是否还能活着,边导致在边疆地区的“卫所军屯”成为一种高风险职业。因此,朝廷每年还专门拨款给边关战士们,使其福利待遇快接近京城卫戍的了,但多是有钱拿没命花。

    于是,为了抚慰边关战士之心,朝廷对边关驻军和敌方走私商贩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千万别以为边关战士每天都是灰头土脸,殊不知其腰包里是相当鼓的,毕竟都是拿命在为朝廷效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