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样的斗争,自然是不利于维稳统治,很容易让一个王朝覆灭,作为统治者,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大多数统治者,都会选择“与士大夫共天下”! 当年宋神宗在资政殿召见大臣王安石和文彦博议事,讨论变法。 三朝元老,枢密使文彦博说:“祖宗定下的法制都在,没有必要改动,免得失去人心。” 神宗说:“变法的话,对士大夫们来说确实会不太高兴,但对百姓却没有不方便啊。” 文彦博答:“陛下您是和士大夫们一起共治天下,不是百姓一起治天下!” 神宗听到这样半是威胁的话,也没有反驳,而是委婉的说:“也不是所有士大夫都认为变法不利,还是有认为应当变法的人在。” 显然,在神宗看来,他是认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理论的。 毕竟。 从利益来说,皇帝自然会和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层一起管理国家。 从才能来说,经过专业选拔的官员也更适合和皇帝一起管理国家。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底层的百姓的确很重要,可能将那些轻若浮毛的百姓,放在士大夫阶层之上,这样的君主,可谓是古今罕见。 在讲课的最后,苏澈甚至不在意的说:“若我死后,天地变色,那就推倒重来!” “如果想要实现天下大同,靠的从不是什么圣人的教化,而是斗争,永无休止的斗争!使地主、世家、宗族、勋贵、官员,不能为所欲为,一次又一次的重来,终有一日,能抵达最终的目标!” “彼时,这天下能彻底大同!” “盛世之治,不过一时,大同之治,贵在千秋!” 苏澈这一番洋洋洒洒的讲课,所有太学生无不热血沸腾,即便是那些宗族勋贵出身的学生,此刻都一副要背叛自己原有阶级的姿态。 而那些太学的老师官员们,则一副见鬼的表情,若是讲课的不是大秦君王,那他们绝对会报官将这人给抓起来,送进天牢里去! 因为这一番言语,当真是大逆不道到了极点! 这不是在鼓吹造反吗? 当真疯狂! 更疯狂的是说着一番话的,是大秦的君王!! 不少太学老师忍不住苦笑一声,无奈的想着:“陛下……何故谋反耶?” 如此, 这大逆不道的思想。 这日后变革的火种。 被苏澈种了下去。 至于那些前燕贵族,则全被苏澈贬为庶民,苏澈根本没有礼遇的意思。 哪怕他们有再多的才能,只要不够忠诚,那一切都是空谈。 苏澈自然不可能重蹈覆辙。 随着前燕被灭后。 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前凉和代国。 这两国一灭,大秦便算是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接下来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南边的晋国。 虽然晋国僻处江南,但作为名义上的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还算是挺难缠的。 所以苏澈并没有着急再对外征战,而是开始了治理国内。 苏澈先整治了那些鲜卑、西羌的降伏贵族。 他们终究是狼子野心。 在另外一个世界,苻坚相信以自己的个人魅力,能让他们臣服,只要对他们掏心掏肺,就能让他们对自己掏心掏肺。 可苏澈却是明白,这些人不能继续留着,便尽数杀了。 反正作为侵略者,他们的手上或多或少沾染了汉民的鲜血,杀了也是名正言顺,并没有任何问题。 随后苏澈开始颁布对胡推恩令,同时开始进行民族融合,各民族之间,允许通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民族。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大兴教育,与民休养生息,重视吏治,开垦荒地,减免税负,至于必要的徭役,苏澈并没有停止,而是选择了以工代赈的方式。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农民来说,农闲时刻并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与其让这些劳动力休在家中,还不如给与他们工钱或者粮食,让他们参与徭役。 这样的徭役,不仅不会加重百姓身上的负担,甚至还减轻了他们身上的负担,受到很多农民的欢迎。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那就是官员会克扣粮食,私吞工钱,将这徭役当成了义务,强行摊派在了农民的头上。 瞒上欺下,这样的行为简直不要太普遍。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斗胆去做。 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苏澈知道这点,便派遣探子,去探寻各个地方徭役摊派的情况,只要抓到贪污者,便直接抄家灭族,并且大肆宣传这种行为是官员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民众可直接抓官上告,只要属实,重重有赏! 而官员若敢阻拦,所有阻拦的官员,全部抄家灭族! 这样的“暴政”,自然被无数官员腹诽。 可却没什么人敢抗议。 因为苏澈真的抄了很多家,灭了很多族。 虽然苏澈也明白,这样的行为,只能治一时,根本不可能根治。 等到若干年后,徭役还是会强制摊派,民众依旧会被压迫。 可问题是…… 那又如何? 知道无法根治,难道就不去做了? 苏澈根本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他只需要现在的结果是好的,那就足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