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下,叶向高明白了,这本邸报是被魏忠贤半路截胡,存心要把这件大功据为己有。 “既是陛下有旨,老臣自当遵照办理。” 想着没必要在小事上面起争执,叶向高拱了拱手,便回到自己的桌案,伏案疾书。 很快,一份旨意便草拟完成。 叶向高在上面签字,盖上内阁大印。 魏忠贤一挥手,一个小太监捧着一方宝印上前,紧挨着内阁大印盖了印,勾红,署名。 “拿去传旨,速度要快。” 魏忠贤吩咐小太监。 “小奴遵命。” 小太监将圣旨放入宝匣,离开了。 但魏忠贤没有离开。 “这只是一件事,另一件事,叶大人是不是也该火速办理。” “魏公公所指‘另一件事’指的是?” “少装蒜,当然是熊廷弼的事!” “熊廷弼的事需要谨慎处理,各方意见有很大不同。” “哼!你叶大人以前不是最反对熊廷弼,今天居然保他!” “魏公公别误会,老夫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没有,就赶紧安排三司会审,陛下等着急了。” “这……” 叶向高有些为难了。 按理说,熊廷弼丢失辽西大片土地,罪在不赦。可这里面有许多的细节需要探讨,实在罪不至死。 兵部听信王化贞之语,认为建虏不足为惧,连杨承应以区区数千兵丁都能收复盖州,而厌恶熊廷弼的先守后战。 在派发粮草时,全都给了王化贞。导致熊廷弼处处受制,只能悲哀的退到山海关,麾下仅有数千兵丁。 仓皇逃入山海关是大罪,可谁也没本事靠几千兵去收复那么大一片土地。 对于这些解释,魏忠贤通通无视,只道:“陛下已经厌恶,如果内阁再不妥善解决,你这个首辅怕是要做到头了。” “这,唉!老夫会尽快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叶向高有些顶不住压力。 “希望这是咱家最后一次来催你,别让咱家失望。” “老夫知道了。” 得到准信,魏忠贤这才满意的离开。 徐光启得到圣旨,不得已起程,离开了京城,前往金州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