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回 会见王一宁-《明末:辽东雄狮》


    第(2/3)页

    倒不是他怕,这不符合主要目的。

    万一两军打起来,对百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于心何安。

    王一宁也不知道金州军战力,便道:“我和几个堡的明军都串联好了。大家共同举事,一起携带百姓撤离那里。”

    “先生误会我了。我岂是惧怕打仗之人,只是此行目的在于把边境难民接走。如果攻打镇江堡,那不是要把镇江一带的百姓也要带走。”

    杨承应担心拖延下去,把后金的主力调过来就麻烦了。

    “杨总兵,那些被建虏扣押的百姓也是大明百姓,不能弃之不顾啊。”

    王一宁有些急眼了。

    在他看来,要么不救,救就该都救走。

    如果放着这些百姓不管,他们会心生怨念,对未来不利。

    杨承应起身,在甲板上来回踱步。

    他一直把教诲放在心头,不能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错误,不能在撤退时犯逃跑主义错误。

    后金主力全在辽西,可是李永芳及麾下的部分后金精锐,据说就在凤凰城。

    敌人数量不明,自己手上只有两千六百多名士兵,必须谨慎。

    耿仲明、苏小敬等将领伫立在甲板上,默默注视着自家主帅。

    “杨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与其等敌人来攻,不如我们趁敌人不备,先下手为强。”

    耿仲明建议道:“先设计夺下镇江堡,然后迁徙百姓。后金援兵赶到,我们可以设法把他们诱入我们的船队,用大炮轰击。”

    苏小敬也道:“龙川一带是平原,有利于骑兵出击。属下完全可以用骑兵游击敌人,收到奇效。”

    面对将领们的鼓动,杨承应仍没有做下决定。

    这让王一宁心生困惑,这个杨总兵该不会徒有其表,根本就是个胆小之辈。

    再说打仗哪有十拿九稳的事,总该搏一搏。

    杨承应的谨慎,落在颇有胆气的王一宁眼中,竟成了怯懦。

    不过,他很快就改变了想法。

    “自古以来多算多胜,少算少胜,何况无算乎。”

    杨承应说道:“我这个人不是怕打败战,而是要想清楚就算打了败仗,该如何及时止损。

    一时意气算什么,关键是不要忘了我们来这里的目的。”

    “属下知错了。”

    耿仲明和苏小敬都抱拳低头。

    杨承应又想了一下,终于做出决定。

    干!

    “吴三桂。”

    “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