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据邸报,杨承应已经从建虏的析木城撤退,返回了盖州。” 崔呈秀奏道:“但他手中兵力有限,又被建虏实力最强的正红旗和正蓝旗拦住,无法支援锦州前线。” “析木城在哪里?他干嘛去那里!”朱由校不解地问道。 “回陛下,析木城在海州城的南端,进可以袭扰海州东、西二线,退可以凭借崎岖山路阻挡大股敌人。”崔呈秀解释道。 “既然此地这么重要,他为什么要撤走?” “其一,建虏开始集结重兵开始运粮,不给偷袭机会。 其二,山路崎岖,对于我军物资的运输也很困难,特别是春季将至,雪水融化,道路泥泞。 其三,以杨承应的估计,后金的粮草也要抵达极限,无力再大规模进攻。” “原来如此。” 朱由校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当即派太监传旨宁锦前线,不得再提主动出战,必须坚守等建虏撤退。 与魏忠贤不同,崔呈秀除了喜欢搞权,还会搞事。 在天启皇帝给袁崇焕的旨意中,崔呈秀巧妙的改了内容。只准三总兵安原计划解锦州之围,袁崇焕不许出宁远城,好好把守宁远。 这样一改,巧妙的解决了不许决战的大难题。 当领导的不好驳属下的热情嘛。 奥妙在于,没有袁崇焕就没人能协调三总兵作战,自然就发不起决战。 经过崔呈秀修改,送交阁部盖章签字,再送司礼监盖章勾红,一封圣旨送到蓟辽总督阎鸣泰的手上。 阎鸣泰亲自带旨意前往宁远城,向众将传旨。 众将只得奉诏。 屏退左右,袁崇焕向阎鸣泰行礼:“多亏阎兄相助,才使我免去一场大战。” “这不过是一桩小事。” 阎鸣泰话锋一转,“我听说盖州方向,杨驸马已经牵制住了两个旗的鞑子,为什么你这边仍不敢决战?” “我也听说杨驸马训练有方,麾下精兵强将数万,为什么也不敢野外决战?”袁崇焕这一反问,道出了真意。 他们都暂时不具备与后金军在野外决一死战的能力。 袁崇焕是兵力素质不足,杨承应那边是精兵强将人数不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