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样纯粹的、深刻的、认真的学术精神,像是阳光一样灿烂,耀眼。 让人不得不生出敬佩之意。 哪怕不曾认识他。 但只要看到这些照片,没有人不会为他的热情和坚定而感染。 “这本书,是张济光老师手写的,没有用电脑打印。” “下面是张老师的手稿。张老师执教一生,桃李满天下,我想总有人记得他的笔迹。” 随即放出的图片,是几张手稿。 钢笔亲书,字体隽永有力,有许多处涂改,可见认真。 “张老师去世十年。就在他老人家去世不久,谢有成署名发表这篇论文,我的师兄师姐们,纷纷震惊不已,曾经到他们学校去要说法。” “可是,该校却表示,我们证据不足。张老师的照片不算是证据,张老师的手稿也不算是证据。” “如果想要控诉谢有成剽窃他人成果,需要拿出第三方证据!” “我想问,这有什么不足的?” “难道已经去世的张济光老师,能提前得知谢有成的研究成果,还用手稿写出来吗?” “这么厚的手稿,没有一年是写不完的。请谢有成解释一下,为什么张老师的手稿,却成为了你的论文?” “也请该校解释一下,为什么张老师的手稿,不能算作证据!” “莫非贵校觉得,张老师是诈尸抄的他谢有成吗?” 他一连发了数十条消息。 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的清清楚楚。 很明显,张济光出车祸去世的时候,谢有成的论文尚未发表,所以绝不可能是张济光抄袭他。 只要能够证明,手稿是张济光本人的,就能够锤死谢有成剽窃。 于是,他又放出一张图片。 是来源于官方机构的鉴定书,鉴定手稿字迹和另一个本子上的字迹,属于同一人。 那个本子,是张济光的备课笔记,长年累月带着。 凡是在他手下上过课的学生,没有不认识的。 而张济光是个很好的人,做了博士生导师后,仍旧坚持给本科生、硕士生上课。 他的学生之多,真的堪称桃李满天下。 他们看到这个本子,仿佛回到了十年前读书时。 张济光老师走上讲台,将自己破破烂烂的笔记本摊在桌子上,然后笑着开始讲课。 许久之后,才有人感情复杂地打下一段话,支持博主:“我上大学的时候,张老师曾经教过我历史课。我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温和慈祥,兢兢业业,对待学术认真负责。如果这篇论文当真是谢有成剽窃张老师,我愿意出资,替张老师打官司,伸张正义。” 随着这条消息。 很快,无数条支援的消息,从一个又一个不怎么发言的账号上涌现。 像是海水奔涌。 像是星辰拱月。 更像是,一朵又一朵普通的花,为着感激他们的太阳,汇聚成强大的力量。 那个博主最后发了一条消息:“我已经联系张济光老师的儿女,明天起诉谢有成。届时欢迎格外旁听监督,还事实一个真相。” “不管谢有成背后是怎样强大的靠山,我们不会放弃。” “真相不会永埋地底。” 到了这个时候,舆论终于传到了不怎么上网的谢有成耳朵中。 听到“张济光”三个字,他的心骤然一跳,慌张地打开手机软件。 越看,他的脸色便越加惨白。 等到看完的时候,他的脸色,几乎是称得上是死灰色。 谢有成咬了咬牙,拨通了谢聚萍的电话,“喂,聚萍。” 谢聚萍皱眉:“哥,什么事儿?” 谢有成:“网上的舆论,你看看,给我解决一下。” 谢聚萍最近没怎么上网,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还以为是和孟熙宁那样的差不多,便答应道:“行,我知道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