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朝议-《大唐:开局反了武则天》


    第(2/3)页

    李璟点了点头,就算麴莽布支不提,李璟也要跟对方做成这笔买卖。

    麴莽布支暗喜,这样一来,他不就能够私下里跟摄政王接触,然后,再跟摄政王提象雄的事情。

    麴莽布支行礼退下,目送麴莽布支离开宣政殿,李璟这才收回目光,接下来就该讨论大唐的灌溉工程。

    “当初隋朝立国,定都长安,因关中粮草不济,隋的两代皇帝不得不去东都逐食,我大唐取代隋后,依旧没有改变这个局面,这是为何?”

    李璟问道。

    “启禀摄政王,皆是因为长安的粮草无法满足京师百万人口所需!”

    刘伯温起身出列,手持笏板奏道。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关中自古不是有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吗?”

    李璟问道,个中缘由李璟心里清楚,却还要这样问,是方便接下来聊起大型灌溉工程,大家都能接受,不会有人反对,能够顺利实施下去。

    其实李璟早就派人去实地调查,方便到时候动工。

    “关中虽有天府之国美誉,但地狭谷少,造成这个局面,是因为灌溉关中良田的郑国渠年久失修,已经废弃不用,导致出水量减少,无法灌溉到所有良田,因此良田减少。”

    “后来白渠修建完成,灌溉关中的良田增多,粮食自然也就增多,东汉迁都东都,白渠一度废弃,十六国时,前秦苻坚曾组织过劳力整修过白渠,西魏也曾重修过白渠。”

    “自大唐立国以来,重修郑国渠和白渠,自永徽年间灌溉良田多达一万多顷(后世折算28万亩)。”

    刘伯温说出了问题所在,曾经的关中确实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在郑国渠的灌溉下,良田四万余顷(后世折算110万亩。)

    经过时间的推移,郑国渠和白渠荒废,经历多次重修才有大唐现在的三白渠,灌溉的良田也才秦朝当年四分之一。

    就这点粮食,是绝对无法支撑人口众多的长安。

    “自前朝起,天子不得不往东都就粮,以前太宗、高宗时,所需禄米不多,每年由东都运来一、二十万石,足够供给,天子不必东西奔走。”

    “现在官禄增多,人口增长,需要的粮食更多,运输数量增加,依旧无法满足供给,如今大唐有了蒸汽火车,就能够源源不断从东都运粮到长安,便可解长安粮草短缺问题。”

    户部员外郎徐坚起身出班,双手手持笏板奏道。

    自从有了蒸汽火车后,从东都运送粮草方便多了,不仅解决粮草问题,还省了不少劳动力,就连运输的费用也节省了不少。

    长安从此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只是很多人不明白,李璟为什么提起此事?

    “粮草乃大唐命脉,不能不重视,本王决定重新修建新的水利工程,兴修引泾工程,引泾河水灌溉良田。”

    李璟直接说出他的想法,他要将灌溉的良田恢复到秦朝时期的数量,才能保证大唐长安时刻有足够的粮食。

    “摄政王,如今有了蒸汽火车,完全可以保证长安的粮草充足,又何必再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去重新兴建引泾工程!”

    “如今国库并不富裕,实在没有过多的钱财来兴修水利,还请摄政王三思!”

    户部员外郎徐坚说道。

    “还请摄政王三思!”

    有不少官员起身出列,支持徐坚的话,与其把钱浪费在这上面,还不如拿来给大家发福利,又不是没有粮食运进长安。

    看到不少官员如此鼠目寸光,李璟很是失望,好在还有不少官员,支持李璟重新兴修水利工程。

    大唐的粮食越多,能够养活的人就越多,大唐的国力就越强,在冷兵器时代,最能体现国力的便是人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