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5章 步枪工厂参观记-《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2/3)页

    工人摇身一变成了苏俄、苏联的军工人。

    或许,工厂里还有一大群胡子一把、穿着背带劳动裤的老爷子,用那一双满是白色寒毛的双臂,奋力组装枪械?

    新西伯利亚的冬夜来的早,杨明志走进第一间大厂房,只见内部灯火通明,气温更是迫使一个个工人仅着衬衣工作。

    经验丰富的老人在哪里?啊,他们确实存在,人数只有一点点。承担主力生产任务的依旧是戴着头巾的女人,她们多数是年轻的,也有

    一群上了年纪的俄罗斯大妈。

    这里没有胖子,即便是劳作的中年妇女也没有发福之相。想想她们的生活待遇,还有站在流水线旁麻利的双手,就能明白她们保持身材

    的原因就是时刻快速运动。

    女人是生产主力无可厚非,今天的杨明志又戴着眼镜,他赫然看到真的有一群身材矮小的工人,毫不逊色其他人拼命工作着。

    他们才不是侏儒,他们是小孩!

    瞧瞧孩子们的造型,一个个都穿着小几号的背带劳动服,胸前则都戴着巨大的红领巾。

    他们应该认定,为战争中的国家制造武器,就是自己身为苏联公民的义务以及莫大的荣耀。

    外部看来厂房很大,到了内部杨明志也不觉得它很大了。

    “将军您觉得如何?这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一个厂房里有两条生产流水线,我们的生产效率真是大大提高了。”

    流水线作业是美国发明,“福特制”带来的一场大规模生产的变革,它的优越性杨明志不需他人教育。

    似乎这个费德洛夫对美国很感兴趣?

    杨明志问道:“我看到您还有别的厂房,他们也是这样的生产模式?”

    “不,我们只有两个厂房共四条流水线。这就足够了,我的工厂一天生产步枪一千支,最后的装配全赖这些流水线。”

    一天一千支,一个月岂不就是三万支?!

    这仅是一个工厂的每日产出,整个联盟还有大量的兵工厂,他们在搬迁后纷纷在1942年春季到来,开始在大后方投入生产。

    相比于战争时期各类冲锋枪的六百万支的产量,战争的四年,莫辛纳甘愣是被苏联造了一千四百万支,加上原有的库存货,到战争胜利,

    保有量已经超过一千七百万支了。

    世界大战结束,生产莫辛纳甘的大量设备被卖到其他国家,以至于莫辛纳甘全球保有量一度达到三千万支的高峰!

    这都是那个位面的历史,最终产量惊人的莫辛纳甘,还是比不过以АК47和它的各类仿制改造枪械,高达一个亿的保有量。

    现在,时间才是1942年九月中旬。

    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多了,苏联的重工业遭遇重创,苏联剩下的半壁江山的工业生产全部偏向战争,要完成这个需要时间。当前的苏联军

    工生产已经很是可观,它还有这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大量的工人,尤其是女性职工正在各地的培训班接受训练,大量的工厂建设项目工人们冒着寒冷继续施工。

    可以预见的是,到了1943年春季,苏联利用过去的一个冬季必将新增数百万合格的工人,苏联的军工产能或将提高一倍!

    这些都是未来的事。

    伴随着厂长的讲解,杨明志就背着手在流水线前游走。

    工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只有少数人好奇的瞥了几眼,接着注意力又完全盯着生产线。

    “很好,他们的工作有着很强的分工。工人们的任务就是把枪械组装成整体,几个工人只负责一道工序,这种装配模式真是先进啊。”杨

    明志故意赞誉说。

    “哈哈,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普及这种模式,只不过我们不可能瞬间普及。”厂长回答。

    “未来会的。您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等到他们长大,那时候联盟的大部分工厂恐怕都是这种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将意味着大量的产

    品产出,战时是生产武器,和平时间就是香肠、罐头。我们以生产子弹的速度生产香肠,国营商店里将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打赢战争后,联

    盟将进入繁荣。”

    “啊,如果那就是未来真是太美好了。”

    费德洛夫不知道将军突然扯这些干什么,终归是讨人喜欢的话,也就高兴的附和了。

    杨明志的确是随口抒发感慨,奈何苏联就是打赢战争,未来的时光也就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商店会有大量商品,偏远的地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