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了别列科夫的表演,军区司令自诩装填弹药非常简单。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不可能两三分钟就装满75发子弹,倒是可以五分钟内解决工作。 空置的弹鼓再度装满子弹,新一轮射击试验开始了! 刚刚的试验,某种意义上就是证明新枪有着可操作性,接下来的就是严苛试验,只为探究它的极限。 这一次,军区司令完全忘却几天前亲自操刀突击步枪后的疼痛,如同他本人的姓氏,今日为应对风雪而做的厚实打扮,确实如同一头棕熊趴在雪地上。 当然,这是一头战斗力爆表的“棕熊”!手持一挺半用轻机枪,身边的雪地上放着十个75发弹鼓。 围观的军官们,包括杨明志也自诩不易打搅军区司令的疯狂。 这个家伙打算一股脑打出去一千发子弹,如果经历了这样的考验,杨明志估摸着等司令回去,肯定会高兴得亲自写一份报告,再突击电报转发到莫斯科。 风声掩盖不住持续的枪声,军区司令开火了,正如试枪员谢苗诺夫所言,开火的感觉别样又舒坦。 一具衰老的身体又恢复青春,司令想起他二十岁的时光,想起了当年反对沙皇的国内战争。那个时代,新生的红色军队哪里有这般高级兵器?一挺重机枪奉若圭臬,而今,这挺特别的机枪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火力,什么叫做机动性。 持续的短点点射下,枪口的温度并未无节制的升高。感觉温度太高了,军区司令也是一副糙汉子的模样,直接把枪身倒过来,炙热的枪管直接放进雪地里以求降温。 一开始,杨明志真的有些担心会卡壳,奈何这个军区司令依恋打出了四个弹鼓了,枪管都在雪地里“水冷”了三次,目前任何的故障都不存在。 杨明志也就自顾自的掏出烟盒,美美的冒烟…… 军区司令“战斗”了近半个小时,他幻想自己就是一名年轻的机枪手,胜利完成了这次角色扮演。 和之前的突击步枪试验有所不同,重新站起身的他只是甩了甩胳膊,一切仿佛没事人似的。 “司令同志,您的肩膀疼吗?”杨明志担忧的问。 “不!仿佛做了按摩似的,每一块骨头都觉得舒坦。” 瞧瞧这家伙的表情,杨明志笑了笑,估摸着对方的笑容并未掺假。或许真的是舒服吧,也可能是因为新枪表现过于惊艳,令他兴奋异常。 接下来还有多种试验,某种意义上,风雪的存在增加试验困难性,对试验本身就是好处。 时间一直到了下午一点半,全部的试验才胜利结束。 军区司令和其他军官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就差拖了大衣在雪地跳舞了! 五千多发子弹打了出去,枪械不存在任何故障,其射击精度也颇为准确,另有一点,它真的非常轻便。 它的好处有很多,其中的一项重大好处令军区司令振奋,那就是枪族的概念。 班用轻机枪就是突击步枪的改进版,可是这里不是简单的改进。两种枪械根本就是双生子,它们的核心零部件完全一致,最大的不同仅仅是枪管和导气管的长度。 所以,前几天试验的突击步枪,给它插上75发弹鼓也完全合适。 这是何等的战术优势?太疯狂了!多天前,军区司令有些担心30发的弹匣给予的自动火力,对比波波沙的弹鼓是否存在一定劣势。 啊,突击步枪居然有75发弹鼓,所以还有什么可争辩的么? 站在西伯利亚的被寒风呼啸的冰原上,军区司令真切的意识到,冲锋枪的时代仅仅维持了三十年,现在要换人了!突击步枪和它的“大兄弟”班用轻机枪的时代曙光已经着凉,它将从西伯利亚,如同寒流那般,一路吹向赤道,乃至整个地球。 那么,还有必要搬出DP28轻机枪来对比吗? 呸!装了最大弹鼓的班用机枪才九公斤,满载的DP28都十五公斤了!到底哪个才是轻机枪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