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6章 乌斯季诺夫深夜低语与变化的局势-《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2/3)页

    新西伯利亚市的冲锋枪厂承担了样枪生产的大部分工作,可那个工厂战前还不存在,仔细想想看,就是一群新入行的工厂,迅速完成了一种新式枪械的生产。

    军区司令亲自表示新枪性能卓越质量上乘、工厂能够迅速生产,这就是报告的核心东西。

    乌斯季诺夫负责监管整个苏联的武器生产工作,他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关注。但他是设计枪械出身的,自然对苏军的单兵武器装备情况情不自禁的特别上心。

    他有着拥有着很大的权力,甚至能凭一己之见,决定一款新锐武器是否可以量产。

    诸如火炮、飞机等等重型战争兵器,乌斯季诺夫有着自知之明,关于这类武器他会广泛听从同僚的意见,以“民主”的方式决定那些重武器该量产。

    而在枪械方面,现在的乌斯季诺夫觉得自己在国防人民委员会已经有了很高的话语权。诸如一年前,伏罗希洛夫等人联名要求国家调整SVT40的换装计划,改为量产莫辛纳甘的事,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

    夜已经深了,审阅完所有的报告,乌斯季诺夫放下了自己的眼镜。

    “啊!武器应该是一种消耗品,要能大规模生产,有着足够完成任务的性能,还能够在战争环境下大规模生产,这样的武器就是最好的。”

    “还不仅仅如此,要在这些基础上尽可能的有着更强的战斗力,全军的单兵武器早晚都要实现自动化。”

    “别列科夫,你到底是什么人?中国怎么可能存在你这样的人物?你到我们的苏联就是为了带来变革的?”

    “火箭炮,还有自动化的步枪,还有火箭助推榴弹,你用了廉价低成本的手段,为我国奉献了性能卓越的武器。你!你……还能搞出什么神奇的东西。”

    独自一人的乌斯季诺夫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大通。他最后关上台灯,嘱咐副手和卫兵自己的“夜班”结束。命令他们看管好领袖送的文件后,就回到自己的卧室。

    三十四岁的他躺在松软的大床上,整个头脑非常清晰,辗转反侧于明天的事。

    别列科夫,这个比自己区区小四岁的老弟,明日一下火车就直奔克里姆林宫了!和那人的会面会是怎样的呢?

    “见鬼!我真该和他好好喝顿酒,就在这里。别列科夫,但愿你的酒量和你的才能一样,都是卓越的……”

    杨明志知晓斯大林对新枪的事高度重视,居然把很多专家都请来了,这其中全都是最著名的人物。

    杨明志亦是对仅比自己年长四岁的乌斯季诺夫有着高度兴趣,很快必将与此人见面,但他唯独想不到,自己会在九月二十九日晚,就见到这个人。

    其实对于斯大林,新枪这件事并非绝对重要,别列科夫能研发出新式武器当然是好事,然而在其武器科研专家身份的背后,他还是一位作战专家。

    以往的资料都表明,这个来自异国的男人,不可思议的对这场战争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他的许多大战略的想法,居然和军队的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高度吻合。

    这样的结果一直令斯大林即兴奋又遗憾。

    太可惜了,如此人才本质上还是个中国人,加入苏联国籍这件事就好比给骏马套上缰绳,只是一种控制手段。

    别列科夫是聪明人,目前的迹象表明,他需要从自己这里获取好处,以完成他的目的。

    也许这个男人可以和朱可夫见个面,现在正好就有一个机会。

    反正其本人即将抵达莫斯科,到了首都之后,他不可能自由活动。

    斯大林当然摩拳擦掌想要亲自操持一下新枪,亲自感受一下它的能力是否属实。这件事完毕,新枪能否投入生产,乌斯季诺夫的意见非常重要,再完成测评前,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不管结果如何,事情结束了别列科夫不能立刻离开。

    等待着他的还有一场会议,届时他别列科夫必须以中将司令的身份,参与这场会议。

    毕竟已经是九月底了,斯大林格勒和附近地区的作战愈发胶着,德军的进攻气焰极其嚣张,苏军也在坚决抵抗。就目前情况看,苏军的抵抗过于艰难,斯大林难免有很大的担心,有道是战事无常,现在的情况,德军的确有能力占领整个斯大林格勒。全赖于第62集团军不竭余力的那人命去填补,德军目前仅占领制高点马马耶夫岗。

    伏尔加河右岸的两大片居民区,现在基本还在苏军掌控,就是德军占有了制高点,居高临下的战术优势太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