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须知,此时此刻, 江南抗倭大局已经乱了。 本来是胡宗宪以浙直总督身份牵头,可被严嵩忽悠而惨败之后,声望已经跌倒低谷,人人都知道此人早晚革职,甚至还有可能问斩,如此情形,他哪里还有威信?说严重一点,谁还敢跟他多来少往? 谭纶呢,本来是协理胡宗宪的,前一段嘉靖给他升了江南布政使,但他是裕王的詹事,而裕王对台州之败,一直没有音讯,他又怎么好私自出头?这两个月都窝在家里,连变法的事都不想掺和。 戚继光呢,台州战败后跑到苏州边上,得了徐阶的门生江苏巡抚赵贞吉的接济,残兵才保存下来,这时驻扎在华亭以北,早就心急如焚。 他知道胡宗宪已经不可能出面支持大局了,于是私下里找谭纶,但谭纶明哲保身,竟然连面都不见! 俞大猷本来也有资历接手,可因为佛郎机、回回商船被击沉的事,已经被说成了幕后黑手,江南人人也都知道此人多半还会遭遇不测,又怎么来统领全局? 就算朱墨、张居正也是做不了这个角色,因为两人是变法的头子,而严家发动了那么大的内外攻势,就是冲着变法来的,如此逼宫浪潮之下,谁还敢听他们二人的?不要说戚继光、谭纶,就算是张居正那些手下,这时候打着退堂鼓了。 本书首发:塔读——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如此一来,抗倭大局竟然就没有主心骨。 正因为如此, 朱墨才亲自去厦门找俞大猷,这时虽然议定了大战略,可陆地作战,还需要胡宗宪、戚继光配合。 因为, 此时的戚家军已经没剩多少人了,上次台州之败折了将近一万,他手上现在最多四千。但这些都是饱经战阵的主力,没了这些人,干脆就别打了。 至于其他兵力,他想到的则是契奴。第一批十六万契奴,虽说也有一些是死硬的奴才,不给主子效力就活不下去的,可多数还是普通的沦落人,一朝赎回人身,心气大振,必定可堪一用,到时候一纸征募令,必定响应。 信写完, 朱墨让郑钦找人送去,自己则连夜告别,回杭州征募契奴。 …… 朱墨却不知, 戚继光眼见潮汛已到,坐卧不安,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刚赶到杭州,与谭纶、胡宗宪在总督府后院密谈。对抗倭大局、台州之败,如今的内外交困,三人多时未见面,恍如隔世,自是一番感慨。 还在朱墨来江南之前,三人就已经主持抗倭三四年了。胡宗宪号称东南一柱,不仅实际主导战局,对沿海诸省都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在历任剿倭总督中,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他知人善任,由戚继光全面负责兵事,谭纶负责后勤协调,组成了铁三角。 但因为财政问题,这个相当能干的组合,却是数年无功。好几次要干成了,又因为缺饷、朋党之故而功亏一篑。 朱墨来了之后呢,一场变法席卷,给足了军饷,三人也在最快的时间内围住了倭寇,可没想到朝廷抽心一烂,竟然是严嵩勾结倭寇,将好好的大局葬送了。不仅如此,又闹出内外交困的连环事件,让内阁形同虚设,又使得抗倭大局实际上已经无人能主持了。 而种种迹象表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