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杨家于人间的意义-《人间问道》
第(3/3)页
<p>“看你的样子是入过天门了,怎么样,那天上的光景可曾让人流连忘返?”老人用手搅动着身侧那血色河水,一缕缕魂影或来或去,有人对老人拱手行礼,大多数还是神色呆滞浑浑噩噩。</p>
<p>“确实有别于人间,只不过有人声于我耳边嘱咐我一些事,大概意思是若入天门必然要与这人间斩断因果,于是我便自己又走出来了。”杨继微笑着开口,似乎对此完全没有一丝在意。</p>
<p>“原本听前辈说了那番天上光景之后便不打算入这天门,只不过为了我杨家,为了我的两个儿子,杨继还是要去试一试这过天门而不入的。”杨继随身也坐于老人身侧,接过老人随手递过来的酒大口饮入口中。</p>
<p>“这烧刀子带劲儿是带劲儿,就是这入口的苦味太足让人太过难入喉咙,哪天我给前辈捎些这天渊本地所酿的忘忧酒,那酒既好入口又后劲十足,要不是军中无法饮酒,我可都忍不住要喝它几壶了。”晃了晃手中的酒壶杨继又轻轻喝了一口随后咧嘴呼了口气。</p>
<p>“有的喝就不错了,入那天门以后的确对体魄和元气都有巨大提升,可是这人间意气也绝不会太差,这些年也就你入了天门又出来是个意外而已!”老人给了杨继一个白眼,嫌弃对方有酒喝还絮絮叨叨。</p>
<p>“那芈平?”略微犹豫之后杨继开口问道。</p>
<p>对于这样一个读书人杨继的感觉有些复杂,当初与南楚国战其实对于杨继来说并不是多难的苦战恶战,相反,由于当时的南楚皇帝早已昏庸猜忌,整个南楚朝堂虽有贤者却无人去用所以相对来说反而没有那么难。</p>
<p>而这南楚之中给杨家军造成最大困难,也是给杨继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个叫芈平的读书人。</p>
<p>当时杨继最为信任的李凉曾对杨继说过,南楚有大才芈平,一人可抵一国。天下若才气可分,他芈平可独占三分,这是何等的赞誉?反正杨继从未见李凉如此称赞过一个人。</p>
<p>所以后来南楚国破才有了杨继和李凉之间的对话,不出意外对方对杨继自然没有好脸色,这让杨继很恼火地想要杀了对方。</p>
<p>本来嘛,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况且是一个读书人,而那个时候死在杨继手中的读书人又何其多?</p>
<p>后来依旧是李凉出面,加上杨继清醒之后也确实没有了杀人的兴趣,于是便默认李凉放了这位南楚大才,没想到过了这么些年对方竟然读书读出个成势儒圣,看起来确实是了得。</p>
<p>“那芈平也是可怜人,一辈子也走不出自己画出的那个牢笼,现在或许他把心中的牢笼放在了整个人间,”老人摇了摇头随后长长叹了口气。</p>
<p>“你,我,芈平,还有很多人,我们其实算是一类人,都自囚于自己心中的那方天地之内,可是,我们心中那片天地在这人间,所以,这人间,我们不能放!”老人像是喃喃自语却又如同放声于这天地之间,这一刻他顶天立地,他纵酒狂欢,他快意恩仇,他只在这个人间如此。</p>
<p>老人随手扔掉已经见底的酒壶而后起身,他看着这血色长河之上的这座桥的尽头眼中充满了不屑。</p>
<p>“这里有曾经四十万的人间儿郎镇守,我老头子不寂寞,也不该寂寞。”</p>
<p>随后老人回头对着这血色长河正襟行礼而后朗声开口:“该是我孔丘替整个人间谢谢诸位!”</p>
<p>随着老人行礼完毕之后也原本波涛汹涌险恶异常的河水顿时变得风平浪静,而那些原本在河水之中游荡的游魂全都神色肃穆齐齐对着老人还了一礼而后游荡向河的另一边桥的另一头。</p>
<p>“老头子我也要向你杨家行一礼,未来的人间,还需要靠你杨家!”老人回头同样郑重其事地对着杨继行了一礼,而杨继同样回了一礼。</p>
<p>他们两人都不曾知晓,这一行礼一回礼之间在未来拥有怎样的意义。</p>
<p>一者是对于整个杨家的意义,而另外一者则是对整个人间的意义,或者说是杨家对于整个人间的意义。</p>
<p>其实还对于一个人,对于此刻正在考场之中的杨文锋同样意义重大而艰难,只不过他现在一无所知罢了,他想的还是面前这篇策论。</p>
<p></p>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