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一脉读书两三人-《人间问道》


    第(2/3)页

    <p>当日交手荀攸其实已经输了,虽然他只是出了一招但是却已经知道结果,他实在想象不到杨文锋这样的人在这些年被人以纨绔相称,别人视为杨家败儿是何种心态。</p>

    <p>在荀攸思索这些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人收卷誊录,这个时候考场之中已经有人开始哭闹,很多人已经知道自己难以高中,一时悲从中来不由苦闹。</p>

    <p>很快陆续有哭闹之人被禁卫军拉出考场,这个时候王羲颐也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考席,他轻轻交了自己未动一笔的试卷脸上露出恬淡笑意。</p>

    <p>负责收录试卷的人看到那张只有名字的空白卷纸顿时哭笑不得,之后又看到对方那一张笑容满面的脸不由直摇头。</p>

    <p>“看起来又是一个考傻了的傻子,”那收卷之人和一旁的禁卫军道。</p>

    <p>听到对方的话王羲颐哑然失笑随后开怀大笑,今科科举他看过了这天渊士子的文章写意;看过了这天下士子皆能安稳读书持笔;也找到了自己的志同道合之人,更重要的是他还看到了自己的小师弟。</p>

    <p>他的小师弟让他很满意,不能更满意,所以他决定要和他的小师弟见上一面,只是不知道对方认不认他这个师兄。</p>

    <p>“此次会试之中我观有两人曾窥探于小师弟,另外还有两人于暗处出手试图阻挡当时那天降文运但不知为何临了收手,这些人显然知道我在此地。</p>

    <p>既然知道我在此地还敢在我的小千世界之中露出端倪,看起来他们若要下手作局连我也不会放过。”王羲颐默默思索回忆,在之前那画卷世界之中他就早已感应到,只不过他并不急于出手。</p>

    <p>“今科科举,小师弟必然得中进士,至于是否有望三甲,就要看武皇有没有那个气魄了。”看到这天下士子熙熙攘攘,看着杨文锋如此合他的胃口王羲颐便了无遗憾了,他一个人迈步出考场,除徐博温外无一人察觉。</p>

    <p>会试的第三场考做诗,因为单纯是为了考察诸位考生的文采和意气所以并不为主以至于紧跟着策论进行。</p>

    <p>作为会试的最后一场科目做诗的时间并不会放很长,自古以来做诗便讲究浑然一体妙手偶得之。好的诗词自然讲究仔细雕琢细嚼慢咽,但却绝不是只有细嚼慢咽才能做出好诗。</p>

    <p>其实大多数青史留名惊才绝艳的好诗句大都出自转瞬之间,例如: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再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者出自于杯酒之间恣情狂放,后者出自于春日而行。</p>

    <p>做诗如何最为讲究的是意境如何,如此一来时间如何便显得不再重要。</p>

    <p>众多考生之中,江南考生以婉约清新的诗词闻名,南楚后宋等亡国遗民则以壮怀激烈悲壮意向为主,而天渊这些年太平盛世诗赋则自然趋向于安定盛世之风。</p>

    <p>这次的最后一场会试王羲颐和徐博温都未动用各自的手段来观察考场之中的考生气运和意气如何,最后一场就是最最寻常的科举考试,无任何修士手段。</p>

    <p>在王羲颐一人离去之后徐博温也紧随其后,在考场之外的一间小茶摊前王羲颐显露身形而后落座于摊子旁一间干净的桌子旁。</p>

    <p>“坐吧,”王羲颐点了两碗当地地道的苦椿茶和徐博温一起坐于街边这家简陋的茶摊之前。</p>

    <p>两人面对面饮茶之后沉默无语,大概在碗底不剩几口茶水的时候徐博温终于抬起头来重新看着眼前这位学宫之主。</p>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