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斗富(上)-《舌尖上的大宋》


    第(2/3)页

    杨怀仁想了想,没有证据可以找,便吩咐道,“嗯嗯,说来听听。”

    岑孝年听到杨怀仁清嗓子,立即站起来上前去给杨怀仁斟了茶,然后又恭恭敬敬地跪了回去。

    杨怀仁笑了笑,“岑阁领,你坐下说吧。”

    “谢王爷。”

    他起身弓着身子退到椅子边,才摆正了身子蹭着椅子沿坐了半个屁股,这才把他所知之事娓娓道来。

    “两个月前,扬州出了一件有趣的事,当地的两大巨富黄百万和白银海,为了争夺扬州首富之位,进行了一场斗富比试。

    黄百万本名叫黄万升,是扬州一代的米商世家,大宋开国以来,黄家就做贩运和销售粮食的生意了,百年来生意越做越大,在大宋各地开了几百家米铺,号称家财超过百万贯,所以人送外号黄百万。

    另一个白银海,原名叫做白三海,是个盐商……”

    杨怀仁打断了他,“盐商?食盐在咱们大宋不是施行的专卖制度吗?”

    岑孝年解释道,“王爷有所不知,制好的成品盐自然是朝廷负责运送和贩卖,但制盐的盐场,却是这位白银海的家族控制着。

    白家制盐也是历史悠久了,淮南东路沿海一代的盐场,十中有九是白家的,朝廷只负责运送和贩售,却不管制盐。

    海盐都是从海边挖渠,把海水引到盐场里来,然后通过晾晒海水的方式,从海水里取盐。

    晒好的盐有杂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工筛制等步骤,才变成了咱们食用的白花花的食盐。

    朝廷便直接从盐场里按固定的价格收购海盐,然后再运送和贩卖。具体的价格吗,朝廷收购的时候其实也不高,只有平常食盐零售价格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听起来好像朝廷赚了便宜,白家很吃亏,但实际上这边沿海一代的盐场,基本是白家一家独大,每年的海盐也几乎都是从他家手里卖给朝廷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