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讲道理,朝堂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 都是朝堂的风气,影响到地方的风气。 往往,距离京城最近的州府,地方的风气就越大。 但距离比较远的,基本就没什么影响了。 可这一次不同,出事的是礼部尚书秦惠之。 先是有人弹劾秦惠之的子嗣降辽,后又弹劾秦惠之通敌卖国。 从流程角度讲,涉及到诛九族的罪名,都是在皇帝收到了弹劾的奏疏之后,当事人告假在家,让别人去查。 但不知道为什么,秦惠之没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儿,而是写了一份辩解的奏疏之后,居然还请求要自己彻查这件事。 叶承乾立马就火了,当皇帝的都没掀桌子,你个做臣子的居然想先动手了? 秦惠之给出来的答案很简单,人是活的武朝律疏是死的。 叶承乾当时也没拒绝,就同意了。 暗地里,却让常涂忙活起来。 秦惠之的族籍是江宁。 是武朝的尚书宰辅,也是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这个人怎么说呢,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是凭借殿试中了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等担任过太学学正,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秦惠之为官初期,还是挺不错的,深受叶承乾的器重,不然也不会升他做礼部尚书。 但是自打叶擎天战死之后,秦惠之就变了,不仅骨头变软了,还对辽人惧怕的要死,每次要起战事,秦惠之都第一个站出来请求议和。 只要不起战事,哪怕是称臣、纳贡、割地、赔款,以及给岁币都可以。 甚至是,几次主动请缨,请求出使辽国。 弹劾秦惠之的人,名叫岳鹏举,典型的鹰派。 别看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二百斤的大石锁,依旧舞的虎虎生风。 能挽弓三百斤,开腰弩八石。不管是用弓还是用弩,都能左右开弓 临阵作战,岳鹏举常常身先士卒,自己充当“旗头”。 旗头就是军中执掌大旗,麾众当先者。也就是排在第一位冲杀的尖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