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不被承认的朋友(求月票)-《长安好》


    第(1/3)页

    有官员下意识地即道:“可崔大都督如今尚在北境……”

    魏叔易道:“洛阳地处中原,崔大都督由安北都护府动身,直接赶赴洛阳,同徐正业等人自扬州发兵去往洛阳的距离并未相差许多。”

    扬州在南,安北都护府在北,洛阳所处的位置即在二者中间。

    此一点,同时也证明了洛阳的位置便决定了它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这也是女帝不敢待此战存有分毫侥幸之心的缘故所在。

    此刻,听着魏叔易的提议,女帝垂眸看着面前展开的舆图:“而徐正业已过徐州……”

    “但汴州尚可阻拦。”魏叔易道:“时间上应当赶得及。”

    “可北境尚需严守……”一名官员道:“若玄策军撤离北境,北狄怕是要闻风趁虚而入!”

    “玄策军何须撤离?”马行舟看向魏叔易:“想来魏侍郎之意,是让崔大都督只身赶往洛阳,在洛阳同京师派去的七万玄策军会合——”

    “正是如此。”魏叔易道:“北境不能有丝毫松懈,八万玄策军依旧留守北境,继续整顿修筑边防之事。”

    他们此时需要的,只是一位能够统领玄策军的将军。

    “臣附议。”一名大臣道:“有京师七万玄策军,若再加上崔大都督,定可保洛阳安然无恙!”

    这不是盲目的信任推崇,而是这些年来一场场胜仗累积下来的威望。

    大臣们以此开始推算大军赶路的时间,以及崔璟自北境赶往洛阳的路线。

    最终得出推测:“崔大都督若率轻骑赶路,自河东道南下……必能及时与七万大军接应会合!”

    从路程上来说,自是京师距洛阳更近,但大军赶路更加耗时,崔璟若率轻骑上路,则可一路快马加鞭。

    所以,魏叔易此法,从时间上来说,是可行的。

    见圣册帝仍未松口,思索之间似在犹豫着什么,马行舟道:“陛下,臣以为,若能由崔大都督指挥此战,非但可保洛阳无恙——”

    “届时,崔大都督率玄策军于洛阳,而肖将军与常大将军在后夹击,两军如能配合行事,徐正业前路与退路皆被阻断,徐氏乱军或可一举尽灭,就此一劳永逸,更能威慑各处。”

    圣册帝目光微动,慢慢从舆图上移开。

    这一劳永逸之法,的确令人心动。

    如能就此灭除徐正业一党,自是再好不过。

    能领兵者自然不止崔璟一人,但正如这些大臣们所说,真正能将此一仗的胜算拔到最高的,却只有崔璟。

    最好的大军,当配最好的将领,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反之则截然不同。

    徐正业起兵之初,她固然震怒,却远远称不上惊慌不安,直到李逸一败再败,江宁失守……

    再到眼下,这乱臣贼子怀此狼子野心,竟觊觎起了洛阳之地!

    她不能有丝毫大意,为保万无一失,她理当让崔璟前往。

    可若由崔璟率玄策军指挥洛阳之战,她却又不免心存其它顾虑。

    一个是玄策军此时的统领。

    一个是玄策军真正的旧主。

    更不巧的是,前者曾于去年芙蓉花宴之上,当众表明过非卿不娶的决心……

    再有自长孙家之事后,蠢蠢欲动的崔氏族人……

    这每一桩每一件,在女帝心底,皆如同不安分的暗刺隐患,随时都有可能破土而出,成为一把威胁皇权的利剑。

    面对众臣提议,女帝再三权衡之后,视线再次落在舆图正中的洛阳城上方,最终道:“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此一战指挥之职,唯独崔卿可以胜任。”

    “然崔卿既是轻骑赶赴洛阳,为其安危起见,事先便不宜暴露消息行踪。”圣册帝道:“所以,崔卿只能奉密旨前往,而不可惊动各处。”

    马行舟等人皆应声附和:“圣人思虑缜密,理应如此。”

    圣册帝:“如此,为了不令各处起疑,明面上便还需另设一位主帅,率七万玄策军由京师动身,朕会事先与之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待到洛阳,见到崔卿之后,由其再行移交兵权与崔卿。”

    大臣们思索着交谈了一番。

    显然,此人虽只是个混淆视线的“幌子”,但仍然还需慎重择选。

    此等关头,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不如,便从玄策军中挑选一名可临时担任帅职的将军?”魏叔易心有猜测,试探着给出提议。

    圣册帝斟酌罢,却道:“玄策营中如今留守京师的武将,皆在四品以下,不足以威慑各处,亦不足以表朕护洛阳之志。”

    魏叔易心中微动,遂应了声“是”,暂时不再多言。

    其他官员随之给出提议,但无需圣册帝开口,自有别的官员开口反驳,无它,这些人选,的确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有官员暗叹了口气。

    偌大的朝堂之上,如今竟无几个有服众之能的武将可用,先前贺危算是一个,可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