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皓风院是郑国公夫妇的居院。 用罢晚食后,郑国公魏钦即去了园子里溜达,进了二月后,他的心尖尖们依次绽放,近日他每日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余下的时间便都泡在花园子里。 是以魏叔易来到皓风院时,堂中只坐着母亲段氏一人。 听闻兄长回府的魏妙青紧跟着寻过来。 “……如何?岁宁那边可有新的消息?徐正业当真攻去洛阳了?” 段氏紧忙问着:“我听二叔说,今日早朝之上,那些官员们都在拿岁宁那篇檄文说事?呸,这些各怀鬼胎的东西!自提及赐封岁宁为将军开始,便在处处挑刺!依我说,只在京中实是委屈他们了,真该将他们送去洛阳,反正乱军的刀砍下来,也有他们的嘴挡着!话说回来,你就任由他们借机编排岁宁与常大将军?你可撕了……你可堵住他们的臭嘴没有?” “……”魏叔易还未来得及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只听后浪紧随而至—— “说到常娘子的檄文,四下的酸言酸语可多了!”魏妙青忿忿不平道:“那日吴家大郎君还曾在登泰楼中,当众说什么,常娘子的檄文读来不够正统,字字句句皆是狂言大话而已,说是檄文,分明是为自己壮大名声,偏生四下皆在推崇传阅,可见如今文坛风气实在堪忧,令他失望透顶……” 又道:“他也写过一篇的,写的倒是正统,正统到叫人捏着鼻子都读不下去,那檄文一打开,酸馊味儿能传出京师去!若揉皱了丢进鸡窝里,鸡都要被熏得眼泪直流,从此下不出蛋来!” 魏叔易去端茶盏:“这吴大郎君好歹也是吴家女郎的嫡亲长兄,你这歹毒话语若传到吴家女郎耳中,当心人家日后再不肯带你了。” “这原话本就是吴家姐姐亲口说的!” 魏叔易:“……” “吴家大郎在登泰楼中大放厥词罢,喝了二两酒,又回了家中发癫,竟跑到吴姐姐书房中,搜出了常娘子的事迹册来,当着下人的面儿,给撕了个稀碎!”魏妙青说到此处,已是咬牙切齿。 魏叔易轻“嘶”了一声:“此举算是犯了天条了。” “吴姐姐回到家中,趁他醉酒昏睡时,令人将他的酸诗酸画全翻了出来,在他院中点了把火,给他烧了个精光!” “他酒醒扑将出来,气得大哭一场,昏厥了过去,吴老太爷令人给他掐了人中,将他掐醒过来后,便丢去了祠堂中罚跪。” 看着那化为灰烬的诗文画册,吴老太爷转头称赞孙女吴春白——烧得好,他也想烧很久了。 魏叔易搁下茶盏,叹了句:“吴老先生高义。” 段氏皱眉看着漫不经心的儿子,拍了两下桌子:“现下说这些作甚?我方才问你的问题呢?倒是答来呀!” 魏叔易有些头疼,但秉承孝道,还是一一答了——也就是他了,若换个其他人来做他阿娘的儿子,想要记住她都问了些什么只怕都是难事。 末了,他道:“只盼汴州能够多支撑些时日,拖住徐正业大军,待玄策军赶到,洛阳城便不至于就此失守。” “若洛阳城保住,是不是便不会定常娘子和常大将军他们的罪了?”魏妙青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只能说,若洛阳城无事,即不会定下重罪。”魏叔易道:“但若由玄策军保下洛阳,功劳便是朝廷的,到时一个‘用兵防守不利,致使洛阳险落于反贼之手’的罪名,只怕也是难逃。” 非但朝堂要问罪,那些将她视作将星转世的世人,也要拿那篇檄文来“问罪”于她。 魏妙青着急起来:“那究竟如何才能撇清罪责?” “只有一种可能。”魏叔易道:“除非,她能像她在檄文中所言那般,亲手斩杀徐正业。” “徐正业一死,乱军必然溃败,到时,她非但无过,反而有功,朝堂之上自然不会再有问罪之音。” 大话成真,便不是大话,而是大功。 魏妙青紧紧皱着眉:“……那依兄长看,常娘子有可能杀得了徐正业吗?” “据目前已知局势来看……”魏叔易摇头:“没有这个可能。” 徐正业已过徐州,而她尚在后方追击,追上都是难事,更何况是越过千军万马,去杀徐正业? 徐正业也不会给她这个机会。 甚至徐军无需攻破洛阳,只需攻破汴州……汴州会奉旨死守,一旦有了惨烈的死伤,她的罪名便会被定下。 “……这孩子,怎能这般大意,为何非要逞英雄,作出那样一篇檄文来,白白给人做文章的机会呢!”段氏担忧不已:“都说徐正业是被她一篇檄文激去了洛阳,如此一来,不是她的过错,也成她的过错了!” 魏叔易思索未语,她对当下的局面,当真毫无预料吗? “那怎么办?”魏妙青急得不行了,口中开始胡言乱语:“……就该降一场天火下来,拦住徐正业他们,好让常娘子追上来,一剑将他砍了!” 魏叔易发愁地看向她:“……不然你去求一求佛祖?” 魏妙青神色一振,立时起身:“对……我这就去烧香!” 见妹妹就这么郑重其事地走了,魏叔易揉了揉太阳穴。 若来日,他的妹妹果真成了太子妃,甚至是一国之母,他当真不敢相信那会是怎样一番奇景。 若面对后宫争宠,她大约会在耍心眼和没心眼之间,选择缺心眼。在陷害和被陷害之间,选择现眼。 面对这样的女儿,段氏也难得沉默了一下。 魏叔易示意长吉将堂门合上。 段氏下意识地看着突然慎重起来的儿子,刚要说话,只听魏叔易在前面开了口:“常娘子杀徐正业之事,也并非毫无可能。” “正如此前谁也不信,她竟能亲手杀了葛宗与李逸。”魏叔易道:“在旁人看来毫无可能之事,她却总能做到……” “母亲可曾想过,这是为何?” 段氏一时不解地看着他:“世人皆道,是因天生将才,天赋异禀?” “但在儿子看来,真正能够惊艳世人的绝顶天赋,应是幼时便可窥见端倪,而不会迟到在十六年后的某一天,突然显现。”魏叔易道。 段氏一怔。 魏叔易缓声道:“我猜测,常娘子的‘天赋’源头,或在于,她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之事。” 段氏听的云里雾里:“那会是什么?” 魏叔易摇头:“常人无法想象,儿子虽非常人,却一时也未能得出答案。” “……”段氏拧眉想了想:“或是……如檄文中所言,救世仙人指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