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呼” 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李斯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直勾勾地盯着赵昊,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秦王昊的心,竟比先帝还大.输了,这回可真是,输得心服口服啊!’ 李斯曾不止一次将自己与始皇帝比肩,因为始皇帝的伟大,至少有他一半的功劳。 可是,在面对赵昊的时候,他却从来没有占据过上风。 无论是博士宫论政,还是历数与赵昊的交锋,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忽地涌上心头。 ‘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止是李斯,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在心中反复念道这句话,随着这句话的反复念叨,他们亦不由有些热血沸腾起来。 曾几何时,他们也是少有的热血青年,跟着始皇帝一起统一六国,征服天下。只不过,随着大秦不断取得成功,始皇帝的突然驾崩,他们的心态逐渐变了,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 此刻,听到赵昊这句话,仿佛重新焕发了活力,让他们感受到了一股年轻时的冲劲。 “怎么会这样.” 赵高面色难看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幕,他实在难以想象,明明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赵昊也答应了胡亥去渔阳郡抵御匈奴,怎么反过来鼓动胡亥去守什么国门? 要是胡亥热血上头,答应去守什么国门,那该如何是好? 一想到这种情况,赵高连忙朝胡亥递眼色,示意他别冲动。 然而,赵昊却上前一步,挡在了他和胡亥的中间,拿出一把匕首,在自己手掌上划了一刀,让鲜血从手掌上掉落,高声呐喊道:“天地鬼神在上,诸位大臣见证,赵昊在此起誓,我兄弟必将同心协力,捍卫国之尊严!” 说着,扭头看向胡亥,目光炯炯地道:“敢问太子,可有勇气守卫国门,可愿跟随父皇的脚步,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 “这” 胡亥眼皮子跳了跳,心说这该如何回答?这不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吗?老师肯定不会同意的! 其实,赵昊论功行赏后的那段时间,胡亥与赵高也没闲着,他们几乎形影不离。 除了各种必须要做出应对的政事之外,两人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能使一切不服者销声匿迹,如何使胡亥尽早享受当皇帝的快乐。 最终,还是胡亥总结出了三条隐忧:第一,他当太子的底气不足,大臣不服。第二,没有拿的出手的功绩,政绩,诸公子不服。第三,赵昊权倾朝野,必取而代之。 以此三忧,胡亥曾认真问计赵高。 赵高最知道胡亥,遂建议他从难到易。 虽然赵昊看起来胆大妄为,但始终都保持一个底线,因为天下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他根本不敢取而代之。 只需暂时顺从他,一切将会迎刃而解。 另外,赵高还建议胡亥,等赵昊离开咸阳之后,便着手更改法律,先诛杀皇族公子巩固帝位,再灭不服大臣整肃朝局。 可如今,听了赵昊的激情话语,胡亥突然觉得,哪需要这么麻烦,只要自己去一趟渔阳郡,三忧尽除。 到时候,谁还能阻止自己恣意享乐? 十三兄不是说了吗? 这皇位是自己凭本事挣来的! 谁敢不服? 想到这里,胡亥的眼眶逐渐通红,一股热血上头的感觉,让他心潮澎湃。 但是,他依旧无法下定决心。 就在这时,殿下的将闾四兄弟,又异口同声道:“我兄弟起誓,愿同心协力,捍卫国之尊严!” “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 “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随着将闾四兄弟的话音落下,赵昊一派的文武官吏,纷纷站出来附和,一声比一声还高,整个大殿的气氛,被瞬间点燃。 越来越多大臣在这样的气氛之下,不由自主的站出来。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这是老秦人独有的誓言,也是帝国老臣们交相呼应的态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