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润州之战(三)-《一世骁雄》


    第(3/3)页

    小民的日子不好过,自然对朝廷谈不上什么忠心。这一点看恒州之乱也能看的明白。

    恒州叛军连克数县,最后却在获鹿县吃了大亏,最后不得不放弃攻城。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县令严叔玉为官清正,百姓日子好过些。

    除了小民不得意,江南的豪族和世家,也都不得意。因为无论是文官还是为武将,只要是南人,在官场上都不得意。

    朝堂上北人对南人的压制,激烈程度可能还要盖过文武之争。

    吴王赵德玉作为叛贼,被朝廷口诛笔伐,却在江南颇得人心。

    朝廷在江南的军心、民心、士心,都丢了。

    这种事如不是傅津川亲临润州,他是绝不会相信的。

    润州能守多久,其实对于战局都影响不大了。短期内朝廷没法通过润州、采石两地渡口运送大军过江平叛。

    因为江北目前也无军可用。

    无论是编练新军,还是等朝廷调集禁军、边军过来,这需要时间。最少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润州城绝坚持不了那么久。

    所以傅津川很干脆的问袁亨,能守多久。后面没说出口的话是,守多久都没什么用了。

    但是弃城这种话,傅津川是绝不可能说的。守土之责怎可轻弃?到时候朝廷上追究下来,若是追究起来,甚至可以直接问罪了。

    且傅津川作为扬州都督,虽然也是江淮行军副元帅,但毕竟不远处的建邺城里可还有个大元帅呢。

    越俎代庖的事,傅津川是肯定不干。他这趟渡江而来,目的很明确,就是来亲眼看看叛军的成色,做到心中有数,料敌从宽。

    往后的仗肯定是有的打,甚至傅津川觉得,不同于阿耶平河北,快些时间年内就能解决。

    江南这乱局,两三年可能都有的打...

    “城内有骑兵多少?”正在观战的傅津川突然来了一句。

    惊得众人都说不出话来,只有高纲很兴奋的道:“回都督,城内有骑兵三百。”

    袁亨一听顿觉不妙,“侯爷,这是不是...”

    “我知道袁将军要说什么,放心...”

    放心?怎么放心?

    你一个侯爵之尊,身为江淮行军副元帅,扬州大都督,在卫国公李世忠人在江南的情况下,江北防系于一身,这上来就要问骑兵多少,这不明摆着想要做点什么吗?

    这谁能放心?

    换句话说,傅津川这个驸马都尉要是在这出点事,即便润州没事,所有人也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放心,我就是想半夜去找吴王说说话罢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