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未虑胜先虑败-《一世骁雄》


    第(3/3)页

    而余下七千人,全部充入了损失不小的安国军中,这一下就变成了清正军的人数甚至比起安国军还多的局面,刚到一个锅吃饭,难免勺子碰到碗。

    若只是一些磕磕碰碰傅津川就直接扔给檀珲解决了,但居然有清正军旧将因为没法吃空额了,不满闹事,盛称安国军这边克扣他们的军饷。

    而檀珲确实有口难言,自从傅津川就任大都督以后,马上就是江南之乱。在这当口,还敢在大都督眼皮底下克扣军饷?现在连空额都没得吃!

    但清正军这边却是不信,在几个军官的蛊惑就认定就是安国军这边克扣了他们的军饷。

    两边起了冲突,檀珲不敢自传,只能是通报都督府。

    傅津川只带了几个幕僚和陈行一个护卫去了安国军大营,随后让王左丘、崔奉壹查看账目,这一对账目几个清正军的军官自然是漏了底...于是十几个克扣响银然后又鼓动挑事的原清正军军官直接被砍了。

    上百个参与闹事的军卒,全是八十军棍,身子骨稍微弱一点,也是熬不住的...

    听傅津川说完,李世忠赞叹道:“三郎处事果决,又能明断是非,辅以军法,如此治军,已有名将之风了,不得了不得了啊。”

    傅津川谦逊道:“李伯父过奖了。”

    马巍笑道:“三郎无论是用兵还是治军,都比你阿耶强啊,哈哈哈哈。”

    傅津川是发现了,这位马叔父是真喜欢拿他阿耶打趣,但即便这是事实,傅津川也得谦虚退让啊,开什么玩笑...“我这点微末本事,差我阿耶远矣...”

    马巍听后,更是止不住的笑,说傅三郎你这小子倒是挺警醒的。

    说这话的功夫,傅津川这边抄起一只螃蟹,开始去壳就食,动作极为熟练。

    李世忠叹了一口气道:“三郎以为,江南之乱,需要多久能定!”

    傅津川道,手上功夫没停,随口应答道:“若是伯父从江州进兵战而胜之,则江南一年可定。”

    “若是不胜呢?”

    “...或许....三年五载...”

    李世忠听后半晌无语,然后叹曰:“此战若胜,我与马大,还有三郎你,都是不世之功,若不胜,后续战事...还请两位勉力而为。”

    未虑胜,先虑败。这些对于作战不利的情况李世忠作为勋贵之中出类拔萃的名将,不可能考虑不到。

    但朝廷平叛,宜早不宜迟,宜急不宜缓。

    特别是对待宗室叛乱。

    一旦让吴王在江南站住了跟脚,让他把局面稳住,极有可能凭大江天堑形成割据之势,迁延日久。

    所以李世忠思虑之后还是决定主动出击。

    如傅家、李家、马家这些世袭勋贵,爵位都是从立国就传下来的,这些国公府也好、侯府也好,勋贵门庭所谓与国同休,实际上是与太宗、高宗这一脉的帝室同休。

    更何况傅懋修、李世忠这两个还是作为勋贵的代表人物,上了“六贼”名单的。

    傅津川还是武宗之婿,太子心腹。

    换句话说,别人或许可以投靠吴王,包括刘景明、裴休明这些人都可以,但今天私宴上这四个人,李家父子,马巍,傅津川,他们不行。

    若是吴王这支宗室远亲进了京,现在朝廷上掌权的勋贵们都会失势,到时候被说荣华富贵,甚至家门存亡也得看人眼色。

    所以李世忠在前往江州之前,特意约二人来此,一是叙旧,二也是摆明立场。

    隐约有拼死一战,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然。

    而把江北交给马巍和傅津川,李世忠是可以放心的,最起码不用担心他们投靠吴王。

    傅津川听后站起身来,深深一缉。

    “李伯父既然已经决议一战,可将江北交托与马叔父,我可随伯父一同前往江州,伯父为元帅坐镇中军,我可为先锋,不是自夸,率数千精锐之师蹈阵,临阵决机,天下能胜我者寥寥无几。”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个傅三郎!傅懋修有子如此,真是令人嫉妒啊,哈哈哈哈哈...”

    李世忠笑过之后又叹了口气道:“三郎勇烈深类你家先祖忠武王,当然忠武王与我家先祖文镇公,一起平灭南汉,还是忠武王率五百精兵奇袭采石,替大军打开通道,然则今时不同往日,江州之军以及鄂州之军,就算是守城,也是勉励维持,所以这仗我是毫无把握...我得先帝和今上两朝天子信重,坐享荣华数十年,如今已经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正当效死尔...可三郎你不一样,你还年轻,路还长着呢,咱们勋贵将门,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

    李世忠自然知道若是有傅津川作为骑将统领数千精骑,那与叛军一战自然是胜望大增。

    但他不可能带着傅津川一起打这仗。

    眼前的傅三郎是名震天下的百战骁将,但同样是他亲家之子,是武宗之婿,是太子亲信,是道君极为欣赏的子侄...可能还是未来几十年勋贵当中的执牛耳者。

    谁都可以死在战场上,他可以,傅三郎自然也可以。

    但傅三郎,不能跟着他一起死在战场上。

    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道理可言。

    对李世忠来说他现在做什么决定首先要考虑的,是身后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