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储君临淮-《一世骁雄》


    第(2/3)页

    赵元檀听到之后,却不见任何的喜色,继续问道。

    “朝廷平乱,是该先东南,还是先西南?”

    四人听闻一时间都不说话,因为这不光是要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先东南还是先西南。

    按理说大军已经到了淮南,本应该立即渡江光复东京建邺,击败吴逆叛军。

    但若要说是为祸之烈,其实西南的红莲道叛军要远胜东南的吴王之乱。

    吴王好歹是大晋宗亲,又在江南经营多年,起事之后东南虽遭兵乱,但吴王为了声望一直严格约束叛军,以至于江南百姓对吴王感恩戴德,江南士绅更是对吴王襄助许多。

    红莲道就不一样了,这帮人四处劫掠,过境如蝗,裹挟良民。对于地方的破坏程度远大于吴王之乱。

    但吴王每存在一天,就是对上京的莫大的威胁。

    红莲道虽然为祸之烈,但在坐的却没有一个认为这些靠着江湖把戏和教义蛊惑人心的江湖组织能够真的成事。

    但吴王是大晋宗室啊,并且背后可是有不少江南士族在支持他。

    所以难易、先后如何抉择,的确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赵元檀见众人犹豫,继续道:“孤不甚知兵,忝为元帅,受国家重任,此种乱局,自开国以来,还未有也,国朝百年,遭逢此大劫,孤欲平乱安邦,却不知从何下手,还请诸位勠力同心,尽忠竭智。”

    “臣等明白,殿下但有所命,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话是如此说,但说道具体方略,却还是没法勠力同心。

    平北侯马巍认为要先结江州之围,以防两股叛军合流。

    武康侯程锦堂的意见是,渡江,江州之围自解,而后先平吴王,在顺江而上,平灭红莲逆匪。

    经略使刘景明则认为要先行消灭江北的红莲乱匪,以防这些逆党合流,北上唐邓威胁京畿道。

    太子宾客傅淮川没有出言,只是默默沉思。

    赵元檀听了这么多的意见,反而更乱了。来到下榻的元帅府,也就是原扬州刺史府之后,谢绝了宴饮,以舟车劳顿有些乏累,去休息了。

    而傅津川在接到令他回扬州的军令之后,把军务交给贺拔旭,并任命雷勃署理靖南军军使,

    随后只带着三百牙兵,星夜兼程的赶奔扬州。

    等他回到扬州的时候,已经是赵元檀驾临的第三日了。

    傅津川一路疾驰,回到都督府后水米未进,立即沐浴更衣,换上一身圆领服,就立马赶去了元帅府。

    “臣扬州大都督归德大将军武安侯傅津川拜见太子殿下。”

    “免礼。”
    第(2/3)页